說起蘇聯崩潰的教訓,一言以蔽之,就是在沒有兜住國家衰敗的底線之前,狂想登達世界發展的巔峰。高不成、低不就,國家就此注定了衰敗和崩潰的命運。蘇聯的國家意圖,本來是想實現人類晉入理想社會的千年夢想。試想,按需分配與個人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是多么激越人心的國家目標。但是,為了實現這一宏偉的國家發展目標,蘇聯便走向了就高不就低的國家發展軌道:國家完全忘記了公民日常生活的瑣碎和現實,也忘記了蕓蕓眾生埋首當下生活的機械重復和索然無味。一個國家,首先需要提供給公民們有序的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觀念和超越動力,他們才會具備尋求集群生活更高目標的墊腳石。如果將國家極為高尚的追求與公民的尋常生活打為兩截,那么,就會陷入國家的權力自閉與自負和公民埋首蠅營狗茍的私隱生活的雙重危機之中。久而久之,國家的實質結構已然瓦解,只不過國家權力當局與散亂的公民們不想揭破或故意無視而已。在國家權力與公民相互欺騙以維持國家存續的情況下,國家對公民只需要其服從即可。不管這種服從是真是假,國家權力已經無心追究,也無從追究了;至于公民一方,不是全無公共關懷,但因為這樣的關懷被國家權力高度提防,甚至直接鎮壓,因此不約而同地將公共關懷轉換為私下物議,大多以私利、笑話、段子對付國家嚴肅的治理問題,借此發泄自己對權力當局和領袖人物的不滿或反感。②國家的內傷由此注定:權力一直在高呼登頂世界的口號,公民只當是右耳進左耳出的噪音。蘇聯的迅疾崩潰,如此說來并無什么令人驚異的地方。只不過蘇聯國內的人們不愿和不敢揭破,而國外的人們長期霧里看花,無力揭破而已。蘇聯倒臺前,早就因為兜不住國家衰敗的底線,“朽木不可雕也”。由此可以說,外強中干,是對一個衰敗但未倒臺的國家最準確的描畫。
通觀現代國家的興衰史,豈止蘇聯的衰敗令人浩嘆。二戰前曾經一派欣欣向榮的德國與日本,由于不懂得國家興盛的根本所寄,因此,一時的興盛竟然將國家引向徹底滅亡、被他國徹底重造的悲壯境地。德國與日本,都是現代國家中試圖依靠軍國主義促使國家迅速崛起的典型。不能說這樣的國家崛起戰略完全沒有效果。想當年德國和日本依靠軍國主義戰略,發達的軍事工業所呈現的工業化奇跡,一時讓人不知道有多么興奮。但這兩個國家對公民基本權利的漠視,對國家權力一馬當先引領發展的模式無比崇尚,讓國家完全兜不住有效整合國家認同的底線。因此,為一時奇跡的興奮所激動,國家權力當局以為尋求或擴大國家的生存空間對國家進一步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悍然發動對外侵略戰爭。結果,本來就缺乏穩定秩序供給的國內政治,加上對外的瘋狂侵略造成的國際反擊,讓兩個國家在二戰后都陷入國家傾覆的泥淖。德國自然是長期陷入分裂。日本一直成為不能正常發展的依附性國家。這讓那些羨慕德日崛起模式的人們,應當清醒起來才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