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分析結果還顯示,該市的知識存量排名和產業結構變換排名居中(均位列第6)。通過進一步分析知識存量下的兩個二級指標,我們發現,該市知識存量的居中,主要與勞動力受教育水平較低有關。為此,對于紹興市,通過大力發展學校教育提升知識存量來推進經濟轉型能力建設,是該市未來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溫州:經濟轉型能力綜合得分在11地市中排在第4,人均GDP水平在11地市中排在第9,屬于人均GDP水平低而經濟轉型能力排名靠前的城市。比較分析結果顯示,該市具有處于中等水平的知識存量(位列第5)和排名靠前的產業結構變換(位列第1)。
為進一步擴大第二、三產業增加值所占比重,溫州市深入實施“五一○產業培育提升工程”:制定出臺十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行動計劃和配套政策,加快五大傳統支柱產業改造提升,電氣產業率先成為千億級現代產業集群;浙南沿海先進裝備產業集聚區發展規劃獲批,南車車輛修造基地等一批超20億元產業大項目落戶甌江口產業集聚區和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實施溫商回歸“領頭雁工程”,向10個省市派駐招商專員,發動異地溫州商會組團回鄉投資,實際到位內資969億元;開工建設小微企業園61個、建筑面積812萬平方米。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完善國家級高新區管理體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13家、科技型中小企業630家,入選省級企業研究院12家、研發(技術)中心30家,新產品產值增長39.9%。財政科技經費支出增長13.1%,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39.7%;申報國家“千人計劃”60人,入選省級“千人計劃”21人,均創歷史新高;預計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重達1.62%,科技進步綜合評價升至全省第四。積極推進“四換三名”,獲批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網絡零售額增長69%;工業技改投資增長56.1%,居全省第一;淘汰行業性落后產能涉及企業數占全省三分之一,提前完成“十二五”落后產能淘汰任務。提質推進“三轉一市”,完成“個轉企”1.8萬家、“小升規”958家、“企轉股”230家,均居全省第一;新增上市企業2家,在新三板和區域性股權交易平臺掛牌企業110家。初步核算,2014年全市生產總值4302.8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7.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7.92億元,增長2.1%;第二產業增加值2046.23億元,增長8.4%;第三產業增加值2138.66億元,增長6.2%。國民經濟三次產業結構為2.7:47.6:49.7,第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升0.1個百分點。
但是,該市的勞動生產率在11地市中排名靠后(位列第11)。為此,對于溫州市,通過各種措施進一步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工業勞動生產率,是該市未來經濟轉型發展的兩個重要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