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后。2012年,中國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4.6%,大大低于發達國家70%以上的份額,也比同等收入水平的發展中國家低10個百分點左右。②生產性服務業是為保持工業生產過程的連續性、促進工業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和提高生產效率提供保障服務的服務行業。它是與制造業直接相關的配套服務業,是從制造業內部生產服務部門而獨立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本身并不向消費者提供直接的、獨立的服務效用。它依附于制造業企業而存在,貫穿于企業生產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諸環節中,以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作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專業化的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引進制造業,是二、三產業加速融合的關鍵環節。與發達國家、乃至與中國發展水平相當的國家相比,中國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水平因為整體服務業的發展水平較低而相對較低,物質性投入消耗相對較大,而服務性投入消耗相對較小。即使與發展階段相近的印度、巴西、俄羅斯相比,中國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水平仍是較低的。
產能過剩現象突出。中國的產業政策以及名目繁多的各種政府補貼推動整個行業在一夜之間迅速擴張。雄心勃勃的地方政府官員喜歡把巨額的政府資金投向他們希望能夠成功的企業,進而帶來仕途升遷。美國前財長漢克·保爾森(Hank Paulson)認為:“采用行政措施將造成嚴重的產能過剩。而中國的很多領域都出現了產能過剩的局面。不僅僅是清潔能源領域,鋼鐵、造船等凡是我們叫得出來的各個領域,普遍存在這一問題。”③從化工和水泥到推土機和平板電視,產能過剩在中國各個產業中隨處可見,這拉低了企業在中國國內以及海外市場的利潤水平,并進一步威脅到中國已然疲弱的經濟增長勢頭。中國政府為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而出臺的舉措使這一局面進一步惡化。雖然多年以來,中央政府為遏制產能過剩采取了多種舉措,但這一問題仍在繼續惡化。中國生產的鋁和鋼材在全球總產量中所占比重已接近1/2,水泥產量則約為全球總產量的60%。即便目前中國經濟趨于降溫,新的產能仍在快速擴張。近年來,鋁的價格出乎意料地下跌,目前中國半數以上的鋁廠處于虧損經營狀態。即便如此,中國各地仍建造熔煉爐,而生產鋁所需用到的大量能源、水以及鋁土礦都是中國目前所稀缺的。中國鋁供給過剩的溢出效應,也導致大量外國鋁生產商被迫關門歇業。而中國企業聯合會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去年中國水泥產能的利用率僅為約2/3。
中國經濟升級版內涵深邃
在2013年3月17日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李克強總理提出,持續發展經濟,關鍵在推動經濟轉型,把改革的紅利、內需的潛力、創新的活力疊加起來,形成新動力,并且使質量和效益、就業和收入、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有新提升,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這是新一屆政府第一次提出經濟發展的思想與戰略。3月底在上海調研期間,李克強總理再三強調要用開放促進改革,要以勇氣和智慧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中國政府提出的這一戰略目標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是中國經濟高速增長30多年后“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路徑。中國經濟走到今天,增長中潛伏著風險,成就中積累著矛盾,“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站在更高的平臺上,如何繼續保持經濟長期平穩增長,如何化解潛在的系統性風險,如何實現居民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如何突破日益趨緊的資源和環境壓力?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就是要改變粗放的經濟發展方式,調整不合理的經濟結構,加快提升產業能級,由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和消費驅動,實現經濟的轉型升級,讓經濟的質量和效益、就業和收入、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等方面有新的大幅度提升。
中國經濟升級版是對中國經濟現在版本的繼承、發展和提升。中國經濟現在的版本是一種以外延增長為主,以低勞動成本、低原材料價格為基礎,主要依靠投資拉動的速度型、外向依賴型的經濟增長版。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思想,是迎接第三次工業革命,發掘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科學發展,全面提升中國國力的關鍵。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我們要清醒認識中國經濟發展的現狀和潛力。中國雖然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只是一個數量型經濟大國,不是一個質與量有機統一的經濟強國。中國人均GDP雖然已經達到6000多美元,但區域差距、城鄉差距、個人收入差距仍然較大,農村還很落后,農民的收入水平還很低、生活質量還很差。雖然中國經濟不可能再保持兩位數的增長,但支撐中國經濟未來繼續較高增長速度的各種紅利還沒有得到全面發掘和釋放,因此,不能認為中國已經進入較低水平的一位數增長階段。必須看到,有多種積極因素特別是改革紅利遠未釋放,如城鎮化水平正在提升、城鄉和區域差別比較大、技術創新潛力遠未發掘等,這些還會支撐中國經濟保持較長時期的較快增長。
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可以進一步將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思想概括為轉型、升級、高質量和高效益的發展版。中國經濟升級版是從外延型增長為主升級為內涵型增長為主的經濟發展;是從低勞動成本、低附加值為主升級為知識型勞動和較高附加值為主的技術推動型的經濟發展;是從過于依靠外需拉動的速度型增長升級為內需外需協調拉動的高質量的經濟發展;是從過于依靠投資拉動的速度型增長升級為投資和消費共同拉動、速度和效益有機結合的內生增長型的經濟發展;是從外需主導轉變成內需主導,要讓居民能消費、敢消費、愿消費,要做到這些,就要通過提高居民購買力,改善社會保障體系,免除居民醫療、入學的后顧之憂,并提供給居民愿意消費的產品等措施來實現;是從外生動力轉變成內生動力,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最終因素是人,要真正轉為內生動力,歸根結底要靠教育,要把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靠教育來提高全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質和民族創新能力,因為“經濟只能保證我們的今天,科技只能保證我們的明天,只有教育才能保證我們的后天”。
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任務艱巨
中國要面對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挑戰,立足國情,加強頂層設計,把握歷史機遇,著力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實現中國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