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重機公司機加工車間作為東北地區(qū)規(guī)模較大的國有礦用油缸制造基地,專注于液壓支架立柱、千斤頂、工程油缸的制造,同時輔以煤機配件生產,構建起“研發(fā)—制造—檢測—裝配—銷售—售后”全鏈條體系。在這片充滿活力與挑戰(zhàn)的領域,機加工車間黨支部宛如一顆閃耀的紅色引擎,驅動著車間不斷前行,書寫輝煌篇章。
車間現有職工120人,其中黨員22名(含預備黨員1名)。黨員隊伍人才濟濟,擁有技師及以上職稱8人,工程師及以上職稱6人,形成了老中青結合的技術梯隊。車間下設六個生產班組,分布在通用公司主廠區(qū)、西廠區(qū)、南廠區(qū)的12個廠房內作業(yè)。涵蓋5個基礎工種和10個專業(yè)工種,面對“人員結構多元、工種覆蓋廣泛、作業(yè)場地分散”的特點,黨支部實現了六個班組的黨員全覆蓋,為各項工作開展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
節(jié)點聯(lián)動激活組織“一池春水”
年初獻策:凝聚智慧補短板。年初,一場別開生面的獻策座談會拉開了特色黨日活動的序幕。黨支部結合車間安全生產實際,廣泛邀請黨員和職工群眾參與,鼓勵大家暢所欲言,從不同視角審視生產問題、查找短板,并提出獨到見解和建議。
雷鋒月實踐:傳承精神添動力。雷鋒月期間,黨支部組織黨員開展了一系列主題實踐活動。黨員們參觀雷鋒精神展館,深入了解雷鋒同志的生平事跡和崇高精神。現場,大家還學習了鐵能公司學雷鋒先進個人事跡,聆聽了他們無私奉獻、助人為樂的感人故事。此外,黨員們還誦讀了雷鋒日記,從字里行間感悟雷鋒同志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以及對工作的熱愛和執(zhí)著。
老黨員榮退:傳承經驗續(xù)薪火。老黨員退休之際,黨支部為他們舉辦了一場溫馨而莊重的榮退儀式。歡送會上,老黨員們重讀了自己的“入黨志愿書”,回顧了自己的入黨初心和奮斗歷程。他們分享了自己的寶貴經驗和優(yōu)良作風,黨支部向老黨員們頒發(fā)了“榮退狀”并送上祝福,表達了對他們的敬意和感謝。
數字化動員:凝心聚力譜新篇。在車間數字化改造的關鍵時期,生產任務繁重,長時間的連班加點使車間生產建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為了增強支部凝聚力,提高支部面對新發(fā)展機遇的執(zhí)行力及戰(zhàn)斗力,黨支部組織開展了“凝心聚力開新局,砥礪奮進譜新篇”主題黨日暨黨員團建活動,同時也是數字化車間改造的“攻堅動員會”。
標準化突擊:攻堅克難展風采。車間標準化提升建設期間,正值焊接車間廠房搬遷,任務艱巨。黨支部以黨員突擊隊的形式開展了“忠誠固根本、建功新突破”主題黨日活動,組建了“設備設施突擊隊”“現場美化突擊隊”和“定置擺放突擊隊”。在黨員們的共同努力下,焊接車間的標準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為車間的安全生產和高效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礦企支部聯(lián)建:聚焦攻堅促發(fā)展。為了促進企業(yè)間的交流與合作,機加工車間黨支部與礦井單位黨支部聯(lián)合開展了“弘揚干字精神,爭當攻堅先鋒”主題黨日活動。結合礦井生產實際需求,機加工車間黨支部與大興礦綜檢車間黨支部的黨員們進行了互動交流,雙方就各自車間具體工作進行了深入研討。通過聯(lián)建活動,加強了兩個黨支部之間的聯(lián)系和合作,促進了資源共享和優(yōu)勢互補,為企業(yè)發(fā)展注入了嶄新活力。
數字化轉型激活組織“紅色動能”
“五亮工程”激活黨員細胞活力。黨支部以特色黨建品牌為引領,深入推進“亮身份、亮承諾、亮示范、亮學習、亮服務”黨員身份意識提升行動。針對生產工序復雜、生產班組分散的實際情況,黨支部精心打造了4個黨員安全責任區(qū)和7個黨員先鋒崗,在6個生產班組樹立“紅色標桿”,實現示范效應全覆蓋。黨員安全責任區(qū)成為車間安全生產的“前沿哨所”,黨員們主動排查安全隱患,監(jiān)督安全制度執(zhí)行,為車間安全生產保駕護航。黨員先鋒崗則成為技術攻關的“尖刀班”,黨員們帶頭攻克生產難題,提高生產效率,為車間發(fā)展樹立了標桿。通過“五亮工程”和黨員責任區(qū)、先鋒崗的建設,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黨支部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更加堅固。
“百條建議”與“工匠學堂”賦能智能制造。在傳統(tǒng)機加工車間向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管理疏漏、技術瓶頸等問題。黨支部堅持問題導向,通過黨員獻計獻策座談會、專題研討、內控管理提升意見征集等方式,廣泛收集合理化建議百余條,并進行清單式整改。此舉不僅有效凝聚了黨員和車間職工的智慧,還顯著提升了車間的管理能力。針對新設備使用、新技術更迭、新工藝改進關鍵期數控技能人員短缺、職工現有技術跟不上發(fā)展的問題,黨支部結合黨員各自擅長的領域,深入開展“工匠學堂”活動。給23名黨員下達了17個安全生產技術課題,要求他們在班組進行授課,并結合生產難點、堵點、技術薄弱點進行現場指導。通過“工匠學堂”的培訓和實踐,短時間培養(yǎng)出一批“智能”制造人才。目前,依托黨員師帶徒、黨員技術能手“雙培雙帶”活動,已有25人走上數控工作崗位,有效滿足了數字化車間生產需求。
“黨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效攻關”推動提質增效。黨支部創(chuàng)建了黨員創(chuàng)新工作室,使之成為車間創(chuàng)新創(chuàng)效的“孵化器”。三年來,共開展創(chuàng)新創(chuàng)效項目27項,有效解決了車間安全生產及發(fā)展中遇到的“卡脖子”技術難題。例如:黨員創(chuàng)立的智能運輸項目,實現了各廠房間AGV小車自動進行物料轉運,大大提高了物料運輸效率;與中國移動5G+合作研發(fā),實現了設備實時監(jiān)控與優(yōu)化管理,精準提效,降低了設備故障率;自制臥式裝缸機、擰缸機、內孔熔覆焊機等設備,節(jié)約資金40余萬元;鋼筒廢料頭進行回收鍛造再利用項目,全年增收150余萬元。黨員攻關小組還開發(fā)了鏈輪組等多個項目,目前研制出的礦用截齒3種、坑道鉆桿2種已使用,有效提升了企業(yè)產品多樣化和市場競爭力。通過這些創(chuàng)新項目的實施,黨建與業(yè)務的深度融合得到了充分體現,車間的發(fā)展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譚軒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