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收集保存優質種質資源(體細胞或遺傳物質)50份以上;兩頭烏成年以前進行圈養,成年后進行放養,農牧循環,圈放結合;建立“兩頭烏保姆群”,及時收集匯總、研判分析、幫助解決相關企業困難和需求;建立健全金華兩頭烏全產業鏈溯源體系……記者6月18日從《金華兩頭烏豬產業發展促進條例》解讀新聞發布會獲悉,金華市制訂了一系列貫徹落實舉措,全力推動兩頭烏產業振興。
《條例》是全省首部畜牧業地方性法規,共6章28條,構建起保種、提質、增效三位一體發展體系,重點圍繞促進規模擴大、標準建立、效益提升、影響擴大等,作出了具有金華特色和辨識度的創新性規定。
兼顧“傳承”和“革新”,《條例》提出完善保種體系,以“活體保種+遺傳材料保存”雙軌制為核心,建立金華兩頭烏種質資源庫,同時支持現代生物技術育種,建立繁育推廣體系,在保護傳承的基礎上實現創新發展。
聚焦“全產業鏈發展”和“全場景消費” ,《條例》制定“分類標識制度”“全產業鏈溯源體系”等條款,支持依托義烏小商品市場、橫店影視城等資源優勢,建設專賣店、展示體驗館,發展直播帶貨、場景體驗等新業態,將產業鏈從養殖端延伸至消費端,將傳統農產品嵌入現代消費場景,讓“土特產”成為“新國潮”。
此外,《條例》支持推動兩頭烏產業與休閑觀光、餐飲康養、研學教育、動漫游戲等深度融合,著力打造城市IP。
金華市農業農村局把《條例》貫徹落實列為年度工作重點,主要抓好四方面工作,力爭今年金華兩頭烏出欄12萬頭以上。項目建設方面,力爭推動華泓豬業、金磐兩頭烏繁育中心、東陽兩頭烏集聚區等項目早完工、早投產,金華開發區兩頭烏產業園項目力爭年底前主體結構結頂。良種選育方面,整合金華農科院、金職大農學院等科研力量,努力建強“金華兩頭烏遺傳育種與改良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開展高效繁育、營養調控等核心技術攻關。延鏈補鏈方面,力爭年底前建成金華兩頭烏專用屠宰線和精細分割包裝專用生產線。配套保障方面,制定出臺《金華兩頭烏分類管理辦法》,分類標識金華兩頭烏及其二元豬、三元豬,并科學合理提高兩頭烏保額和保費,提升養殖戶抗風險能力。
今年端午節期間,金華兩頭烏粽子熱銷313萬只,銷售額2260余萬元,同比增長43.4%。《條例》鼓勵和支持金華兩頭烏產品開發和市場拓展,金華市畜牧農機發展中心將組織“慶豐收·金豬宴”美食活動,持續鼓勵企業開發金華兩頭烏小籠包、水餃、肉脯等食品,支持企業主體在重點城市開設金華兩頭烏產品專賣店、美食體驗館,構建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參與的金華兩頭烏產品開發與市場拓展機制。
根據《條例》關于火腿質量的規定,金華市市場監管局一方面引導相關企業嚴格按照地理標志金華火腿新標準進行規范化生產,另一方面引導兩頭烏養殖加工、火腿生產及銷售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相互抱團、優勢互補,力爭實現2025年火腿產量450萬條(其中金華兩頭烏火腿6.8萬條)、產值26億元。
(杜曉萍 陸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