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市銀田鎮位于韶山沖的東翼,青山綠水間浸潤著韶山灌區揮灑的艱苦奮斗的汗水。55載寒來暑往,湖南省韶山市公安局銀田派出所如同磐石扎根于此,以29.92平方公里的熱土為紙,以藏藍忠誠為墨,書寫著守護平安、服務人民的時代答卷。
紅色根脈淬煉絕對忠誠
銀田派出所深知,政治過硬是靈魂,絕對忠誠是命脈。他們堅持將傳承紅色基因作為鑄魂育警的核心工程,鍛造出一支讓黨放心、讓人民信賴的公安鐵軍。
銀田派出所黨支部堅持黨建鑄魂、黨建促隊建,讓“三會一課”成為淬煉黨性的熔爐,主題黨日活動走進田間地頭,在與歷史的對話和現實的體察中堅定理想信念。定期開展的“警企懇談日”“警民議事會”,不僅是傾聽民意的窗口,更成為了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現場辦公會”,“密切聯系群眾”的紅色基因有了具象化的表現。
銀田派出所充分利用本地豐富的紅色資源,組織民警輔警參觀毛澤東考察湖南農民運動歷史陳列館和韶山灌區陳列館等場所。每一次瞻仰都是一次靈魂洗禮,每一次追憶都是一次初心叩問。紅色教育如春風化雨,滋養著“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革命精神,轉化為人民公安守護平安、服務人民的強大內生動力。
正是這份深入骨髓的紅色基因傳承和扎實有效的政治建警,鑄就了隊伍的忠誠警魂。2024年,該所的警務評議滿意率100%,這是人民群眾對這支紅色警隊忠誠與擔當的最高認可,也為派出所各項工作的深入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深耕善治筑牢銅墻鐵壁
安全,是人民幸福的基本要求。銀田派出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將工作重心沉到一線,關口前置到最前端,織就了一張感知敏銳、化解及時、防控有力的安全之網。
在銀田鎮,“有事找陽哥”成為群眾的口頭禪。民警歐陽必昌所在的調解團隊,深入村組摸排隱患。面對棘手的婚戀彩禮糾紛、土地邊界糾紛,民警巧妙融通法理情,耐心細致勸導,成功將危機化為握手言和的轉機。2024年成功調解109起糾紛,有效避免了“民轉刑”。
針對農村安防痛點,銀田派出所積極爭取黨委政府支持,向科技要動力,推動實施“視頻補盲”工程,轄區重點區域如華南村監控覆蓋率已超80%,科技手段在實戰中見成效。2024年11月,轄區某公司電機被盜,民警通過調閱周邊視頻、廠內監控、走訪廠區工作人員,僅用8小時便抓獲犯罪嫌疑人。“朝發夕破”逐漸成為常態,群眾真切地感受到了安全就在身邊。
持久的安全穩定在于源頭預防。銀田派出所構建反詐宣傳立體矩陣,每月進村入企宣傳,用身邊真實案例敲響警鐘。聯合執法嚴打盜伐林木等破壞生態行為,守護綠水青山。校園安全常抓不懈,從反恐演練、法治課堂到“護學崗”風雨守護,將平安的種子深植于下一代心中。
枝葉關情書寫魚水新篇
“人民公安為人民”的宗旨,在銀田派出所化為一點一滴的務實之舉。他們推動服務理念從“管理”向“服務”轉變,用實際行動搭建警民“連心橋”。
2024年11月,派出所在“百警連萬家”大走訪過程中,發現轄區有人身份證遺失,但因生病無法前往派出所補辦。民警立即攜設備赴衛生院,依托“湖南公安服務平臺”開啟全流程網辦。新證制成后,第一時間送到他們手中。
2024年冬天的一個寒夜,銀田派出所接到報警稱有一位老人走失。經了解老人已89歲,系湘潭市岳塘區居民,聽力完全喪失。民警通過分析研判確定其居住地址及家屬電話,但家屬電話為關機狀態,聯系不上。民警遂將老人暫時安置在派出所,送上熱水、食物,守護其到天亮再送回家中。
服務地方發展大局,同樣是派出所的職責所系。銀田派出所創新“月訪+聯點”機制,主動當好企業“安全顧問”和“法治參謀”。食品廠里,民警用腳步丈量安全邊際,用消防檢查與反詐宣傳織就溫暖屏障。苗木基地里,民警化身鄰里調解員,巧解誤會,讓警民魚水情在枝葉間流轉。年初,某企業發生欠薪糾紛,民警立即奔赴現場,經過協調終化干戈,在法與理、剛與柔的平衡中,書寫了護航發展的解決方案。
銀田警營,警徽閃耀,映照著不變的忠誠。這支15人的隊伍,以日復一日的堅守、潤物無聲的奉獻,將紅色基因熔鑄于血脈,將新時代“楓橋經驗”書寫在田間地頭,用智慧和汗水打造“安全小鎮”,用真情與行動詮釋魚水情深。(任能旺 王曉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