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當前湖南省湘潭市60歲以上老年人占全市總人口的22%,65歲以上老年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7.07%,已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在這座工業老城,專科能力提升與醫療資源下沉成為破解“看病難”的核心課題。
2024年,湘潭市第一人民醫院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服務人次突破48萬,急診服務人次顯著提升;斬獲“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培育項目”“湖南省高質量發展示范醫院”等殊榮,國考等級躍升B++。這家擁有66年悠久歷史的三級甲等醫院,以腫瘤防治為特色,以智慧醫療為支撐,以黨建引領為核心,在深化醫改的實踐中開創了獨具特色的“湘潭路徑”。
??茝娫?/strong>
腫瘤防治鏈上的“湘潭解法”
走進醫院口腔腫瘤精準診療基地,生物樣本庫內的標本記錄著地域疾病的密碼。“篩查中如果發現早期癌變,干預后生存率可提升近40%。”基地專家展示的數據背后,是一條覆蓋“防篩診治康”的全鏈條防治體系。
楊清博士正在進行肺癌脊柱轉移病例的內鏡微創治療手術
醫院事業發展部主任耿祺介紹,該院立足區域腫瘤防治需求,構建“全鏈條、多維度”的腫瘤防治體系:以腫瘤內科、腫瘤放療科、血液腫瘤科、中醫腫瘤科為核心科室,與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骨科、胃腸外科等科室協同,以病理科、核醫學科、放療中心、介入醫學科為平臺科室,內分泌科、重癥醫學科、康復醫學科、神經內科等科室全程支持,并以安寧療護病房、慢病管理中心為互補與延伸——系統打造集“防篩診治康”“五位一體”的地市級腫瘤防治“湘潭模式”。
醫院與中山大學腫瘤醫院共建實驗室,引入鼻咽癌精準放療技術;引進256排超高端量子CT,籌建粒子醫學中心,將放療精度推進至亞毫米級;腫瘤研究中心整合多學科資源,聚焦腫瘤發生機制、靶向藥物研發、免疫治療等前沿領域,打造產學研醫協同創新平臺。
派駐專家團隊指導基層開展各類手術,推動新技術、新項目的資源下沉,與韶山醫院共建腫瘤聯合病房,實現近一半患者就地規范化診療。專病聯盟帶動基層醫療機構診療水平顯著提升,有效促進區域醫療資源整合和分級診療制度落實。
2024年,該院腫瘤學科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實現湘潭市醫療機構“國自然”零的突破,GCP項目經費三年增長約395%,獲評中國抗癌協會CACA腫瘤科普宣教基地及整合放篩基地。“國家級重點專科培育項目”的殊榮和年均超3萬余例遠程會診實踐,彰顯著這家地市級醫院勇攀科研高峰、守護群眾健康的決心。
智慧賦能
影像云上的“區域協同戰”
“以前得大病做CT要跑長沙,現在家門口就能看結果!”在門診大廳,患者劉爺爺正通過手機查閱影像云平臺共享的肺部CT圖像。這項便捷服務的背后,是湘潭市第一人民醫院牽頭打造的醫療集團影像診斷共享中心。
據醫院信息管理部負責人楊偉才介紹,該中心集影像診斷、信息互通、質控管理、遠程服務與AI應用等多種功能,搭建標準化影像云服務平臺,實現全市醫療機構影像數據的規范共享與互認。該系統運行以來,已接入8家市直醫療機構,上傳影像數據約31.45萬例,數據互通率達98%,日均處理量超6000余例,累計互認次數約5000次,有效降低重復檢查,節約群眾醫療費用近136萬余元。
醫院與省內三甲醫院數據庫對接,患者在長沙等地檢查的結果在湘潭可直接調閱。“以往患者需攜帶膠片看診,現在醫生可直接在‘云影像’平臺查看高清原始圖像,還可分享患者病歷,不僅可實現安全、高效的遠程會診,同時也節約了診療成本。”楊偉才表示。
“我們還建立了統一的信息系統,患者只需一個賬號,即可在醫療集團內任何醫院掛號、就診、調取檢查報告、下載電子發票,既方便了患者就醫,也避免了重復建檔。”此外,該系統還支持微信公眾號查詢檢查排隊進度,資源動態分配,患者平均等待時間縮短近70%。
黨建引領
銀齡時代的“溫情答卷”
“第一書記”韓昌隆正在為患者看病
“腰疼病就去找社區醫院的‘第一書記’!”自從10余年的腰疼病被治好了后,李爺爺逢人便贊不絕口??祻歪t學科副主任醫師韓昌隆作為湘潭市首批派駐基層的22名“第一書記”之一,常駐岳塘區書院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他充分發揮第一書記橋梁和紐帶作用,暢通雙向轉診機制,推動醫聯體協同創新,強化同質化管理,創建社區醫院中醫特色康復科,開展了超聲引導下靶點注射治療、小針刀療法、治療腱鞘囊腫擠破術等新技術,指導完成卒中、胸痛、創傷救治單元驗收,推動社區醫院門急診量同比增長近29%。
劉先生患有糖尿病,因圖釘扎傷致足部感染需要截肢。經精心治療感染控制后,傷口造口門診楊劍英通過網上預約護理服務,和醫院臨床科室聯合制定方案,并為其上門換藥27次,最終保住雙足。醫院護理部主任張智表示,自2020年開展該項服務以來,醫院已上線14個護理項目,考核認證151名專業護士,累計完成上門護理服務近2000單(次),患者和護士滿意度均達100%。
安寧療護科醫務人員與老人一起剪窗花
在南院區的安寧療護病房,80歲癌癥患者李奶奶因財產糾紛等原因,僅1名子女來院照料,老人一氣之下將其他3個子女告上法庭。病房醫護團隊邀請社區干部、法官、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一起調解,最終子女達成贍養協議。“我們不僅關注患者生理需求,更重視心理、社會支持,真正實現‘讓生命有尊嚴地謝幕’的服務理念。”安寧療護病房主任向玉平告訴筆者,醫院整合臨床科室和心理治療等多個??漆t護人員,聯合社工、志愿者等,創新打造多學科協同的安寧療護模式,致力于為患者提供個性化診療方案及人文關懷服務。
據介紹,該院以“黨建+”模式為抓手,深化“一醫·醫者紅”黨建品牌,創新黨建業務深度融合模式,建立“1+N”支部聯動機制,資源整合,打破??票趬荆瑒撔赂母锎蛟斓陌矊幆熥o病房,聚焦患者無痛、營養治療、心理治療和生活照料,重點關注“尊嚴指數”而非傳統醫療指標,為老齡化社會的終末期患者照護貢獻了“湘潭智慧”,《五維融合模式點燃安寧療護紅色引擎》入選國家衛生健康委黨校公立醫院首屆黨建業務融合典型案例。
從工人醫院到國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湘潭市第一人民醫院的蛻變,正如醫院黨委書記袁海斌所言:“醫改不是口號,是48萬次診療中沉淀的信任。”在這里,腫瘤防治的科技力、智慧醫療的創新力、黨建融合的凝聚力,正匯聚成回應老齡化時代的“湘潭方案”——讓優質醫療資源如湘江水般,潤澤每一寸土地。
(袁雯 耿祺 李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