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項規定把改進調查研究作為第一條,提出“到基層調研要深入了解真實情況”“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切忌走過場、搞形式主義”等具體要求。回望歷史,通過調查研究掌握實情、解決問題,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立足當下,面對時代社會的飛速發展、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廣大黨員干部應將調查研究“傳家寶”放在心上、用在手里、行在腳下,在調查研究中理清思路、涵養作風、增長本領,讓調查研究助力解決問題、匯聚民心、推動發展。
調查研究是了解真實情況、科學研判決策的必由之路。無論是在革命、建設還是改革時期,黨中央的一系列重要決策都基于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如今,面對紛繁復雜的發展形勢,廣大黨員干部更應牢記“實事求是”基本原則,通過調查研究科學認識發展規律、摸清發展現狀。有時,實情是復雜的,矛盾是具體的,更需要有辨別分析的能力和直面問題的勇氣,透過現象看本質,撥開“云霧”,識得“真面目”。對了解到的情況和問題不遮不掩、不躲不避,敢于深挖根源、觸碰實質,堅決破除阻力與藩籬,推動問題實質性解決。
在調查研究中,干部沉下身子察實情、聽民意,群眾敞開心扉說真話、道訴求,干群同心自然扎根生長。想要讓群眾把干部放在心坎,干部就要多進群眾的門檻。黨員干部想為民解憂,就要撲下身子,與群眾坐一條長板凳、圍一張方桌子、說幾件小事情,真正做到“身入心至”。既要去工作成效好、群眾滿意度高的地方學經驗、記做法,也要去矛盾多、問題雜的區域,嚼一嚼別人不肯嚼的饃、蹚一蹚別人不愿蹚的水,聽群眾的“心里話”、看群眾的“身邊事”、算群眾的“生活賬”,以真誠換真心,以實誠換實策,做到調到實處、研到難處、用到民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注重調研成果轉化運用,在調查的基礎上深化研究,提高調研成果質量,切實把調研成果轉化為解決問題、改進工作的實際舉措,防止調查多研究少、情況多分析少,提出的對策建議大而化之、空洞抽象、不解決實際問題。”只有研究、沒有調查,很容易陷入紙上談兵、空中樓閣的誤區;同樣,只有調查、沒有研究,更會導致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表面工作。做實做優調查研究,就要深入細致整理調研獲得的海量信息,歸納出民之所呼、民之所憂,既查問題,也求答案;既找現象,也析機理,因地制宜提出對策。對調研結果持續跟蹤評估、暢通反饋渠道,敏銳捕捉執行中的新問題、新變化,根據實際效果調整完善,及時校準偏差、優化細節、填補漏洞,力爭漸改漸全、漸行漸實。(作者:桂宇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