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俗,天下之大事也”。風清氣正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生機勃勃、興旺發達的重要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制定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作為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抓手,以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蕩頑瘴、祛沉疴、除痼疾,使黨風政風煥然一新、社風民風持續向好,以作風建設新氣象贏得了人民群眾信任擁護,為“中國號”巨輪破浪前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當前,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正在全黨開展。這是黨中央為教育引導黨員干部鍥而不舍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推動黨的作風持續向好,以作風建設新成效有力保障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廣大黨員干部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以堅定決心、實際行動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到位、貫徹到底,以昂揚斗志和優良作風干凈干事、大膽干事,用新的偉大奮斗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八項規定開啟激濁揚清的作風之變
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視作風建設。無論是烽火連天的革命戰爭年代、熱火朝天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還是砥礪奮進的改革開放歲月,黨始終將優良作風作為贏得人民信任、保障事業發展的重要法寶。100多年來,黨團結帶領人民接續奮斗,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個偉大飛躍是我們黨改造社會的偉大事業,也是我們黨改造自身的偉大工程。
黨的十八大之前一個時期,由于一度出現管黨不力、治黨不嚴問題,不良風氣逐漸在黨內滋生蔓延,公款吃喝、奢侈浪費、文山會海等現象嚴重侵蝕黨的執政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從關乎黨的興衰存亡、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黨的執政使命的戰略高度,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的深刻洞察力和敏銳判斷力,深入揭示黨的作風建設的重大意義,指出“黨的作風就是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強調“對作風問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工作作風上的問題絕對不是小事,如果不堅決糾正不良風氣,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墻把我們黨和人民群眾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要求“以最嚴格的標準、最嚴厲的舉措治理作風問題”。
率軍者披堅執銳,執戈者方能戰不旋踵。2012年12月4日,十八屆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中央八項規定短短600余字,從改進調查研究、精簡會議活動、精簡文件簡報、規范出訪活動等8個方面,為加強作風建設立下鐵規矩、硬杠杠。這是新時代制定的第一部重要黨內法規,指明了新形勢下作風建設抓什么、怎么抓,解決了“老虎吃天不知從哪兒下口”的問題,成為我們黨改進作風的切入口和動員令。
中國國家博物館網上展廳,一張習近平總書記2012年底在河北阜平考察時的晚餐菜單格外引人注目。菜單上記錄著“四菜一湯”:紅燒土雞塊、阜平燴菜、五花肉炒蒜薹、拍蒜茼蒿、冬瓜丸子湯。主食也很簡單,是水餃、米飯、花卷和雜糧粥。樸素的家常便飯,正是總書記帶頭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的生動縮影。“說到的就要做到,承諾的就要兌現,中央政治局同志從我本人做起”。總書記以行動作號令、以身教作榜樣,具有強大感召力,為全黨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注入了強勁動力。
八項規定一子落地,作風建設滿盤皆活。12年多來,從抓月餅、抓賀卡,到抓節假日、抓“八小時外”,再到抓日常、抓經常……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制定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開局破題,馳而不息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剎住了一些長期沒有剎住的歪風,糾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頑瘴痼疾,一度存在的紀律松弛、作風漂浮狀況顯著改變,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有力,贏得了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人民衷心擁護的歷史主動,贏得了全黨高度團結統一、走在時代前列、帶領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主動。2024年國家統計局調查顯示,94.9%的受訪群眾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貫徹落實成效表示肯定。 “八項規定改變中國!”這是人民群眾發自內心的感慨與贊嘆,體現了對我們黨的信任與信心。
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核心是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
“身之主宰便是心”。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不僅體現在黨章這個黨的根本大法里,更融入在黨員干部的血脈骨髓里、反映在黨員干部點點滴滴的作風中。作風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質,體現的是黨性,起決定作用的也是黨性。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不能滿足于只解決好眼前存在的作風問題,還要透過作風看黨性,在解決作風問題的基礎上解決好黨性問題。
黨性說到底是立場問題,人民立場是我們黨的根本立場。從本質上說,堅持黨性就是堅持人民性,堅持人民性也就是堅持黨性。黨的二大通過的《關于共產黨的組織章程決議案》指出,“我們既然是為無產群眾奮斗的政黨,我們便要‘到群眾中去’”,“黨的一切運動都必須深入到廣大的群眾里面去”。1945年,毛澤東同志在《論聯合政府》中指出,“應該使每個同志明了,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斗,是我們黨立黨興黨強黨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春耕備耕時節,各地組織黨員干部走進田間地頭,切實幫助農戶解決實際困難。圖為2025年3月20日,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彰加鎮鏵爐村,黨員干部正在為缺少勞力的農戶送化肥和種子。 人民圖片 彭雅靈/攝
一份黨組織的鑒定,見證魚水深情。20世紀40年代初,黨組織給習仲勛同志的鑒定中這樣寫道:“凡是關中的人民,無論大人和小孩都知道他,都喜歡他”,“在一個夏天,習仲勛走得疲倦了,就隨便睡到一家老鄉的炕上,那位年老的主人就蹲在他的身旁,親切地看著他,替他驅著蒼蠅”,“當群眾有疑難時,就說:找仲勛去”,“由于這一切,使得習仲勛同志成為黨的寶貴的群眾領袖”。
一個“蘋果的故事”,彰顯過硬作風。遼沈戰役期間,錦州鄉間的蘋果熟了,解放軍戰士行軍路過,雖然饑渴難耐,卻一個都沒有摘。“毛主席說‘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為這是人民的蘋果’。”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提起這個故事,強調“這樣的蘋果,我們現在也不能吃”。
無論是習仲勛同志的事跡,還是“蘋果的故事”,都貫穿著深厚的人民情懷,映照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優良作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作風問題核心是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加強作風建設,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這個核心問題。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一個重要目的是教育全黨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改變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堅定立場,都不能忘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都不能丟掉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都不能脫離群眾路線這一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
人民是我們黨的生命之根、執政之基、力量之源。當前,中國共產黨正帶領人民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這是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前進道路上,必然會遇到大量從未出現過的全新課題、遭遇各種艱難險阻、經受許多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只有始終保持和發揚黨的優良作風,始終同人民群眾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我們黨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才能凝聚起14億多人民風雨無阻向前進、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磅礴力量。
各級黨組織要以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為契機,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緊扣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這個關鍵,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走好黨的群眾路線,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以作風建設新成效推動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不斷贏得人民群眾信任擁護,團結帶領人民把中國式現代化宏偉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以優良作風凝心聚力、干事創業
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在這場偉大遠征中,如何讓中央八項規定這張“金色名片”綻放更璀璨光芒,如何推動黨的作風持續向好、以好作風好形象護航復興偉業,關鍵看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的實際行動。
各地黨員干部大力弘揚調查研究之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推動解決發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層所盼、民心所向的突出問題。圖為2025年4月10日,江西省贛州市的黨員干部在章貢區企業走訪,了解惠企政策落實情況。 人民圖片 胡江濤/攝
堅持改進作風與增強黨性互促互進。“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抓作風建設,就要返璞歸真、固本培元,重點突出堅定理想信念、踐行根本宗旨、加強道德修養。”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最根本的是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進一步修好共產黨人的“心學”。黨員干部應深學細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從中汲取黨性滋養,切實增強黨的意識、黨員意識、宗旨意識,學會正確處理公和私、義和利、是和非、情和法、親和清、儉和奢、苦和樂、得和失的關系,強化滌蕩思想之塵、作風之弊、行為之垢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堅持遵規守紀與干事創業互促互進。干凈干事與大膽干事并非對立關系,而是內在統一的。黨規黨紀既有教育約束功能,又有保障激勵作用;既明確了不能觸碰的底線和邊界,也為黨員干部干凈干事、大膽干事提供了行動準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遵規守紀,就會擁有干事創業的充分自由和廣闊空間”。加強作風建設,不是要把人管死,讓人瞻前顧后、畏首畏尾,而是要通過明方向、立規矩、正風氣、強免疫,形成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態,營造有利于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堅持干凈和擔當、廉政和勤政的統一,既堅守好廉潔自律的紅線底線,又銳意進取、敢為人先、迎難而上,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完成急難險重任務中擔當作為,不斷開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局面。
堅持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互促互進。早在2006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就在《堅持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的一致性》一文中指出,“對各級領導干部來說,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從來都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對黨負責,就是對人民負責;對人民負責,就是對黨負責。兩者統一于對黨和人民事業的高度負責之中”。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持對上負責和對下負責的統一”,“把對上負責和對下負責真正一致起來”。黨員干部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既要對上負責,吃透“上”的精神,充分認識這次學習教育的重要意義,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也要對下負責,摸透“下”的實情,緊緊圍繞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把心系群眾、情系百姓體現到履職盡責全過程各方面,不斷厚植黨執政的群眾基礎。
堅持以上率下與層層落實互促互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進作風必須自上而下、以上率下”,“各級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中央八項規定之所以能以小切口撬動作風大變革、推動管黨治黨發生格局性變化、邁出對全黨進行革命性鍛造的關鍵一步,關鍵在于“從黨中央抓起、從高級干部做起”。要求人、推動人,不如在前面帶動人。喊千句“給我上”,不如一句“跟我上”。凡事都是這樣,上行下效,上率下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帶頭向黨中央看齊,通過上級帶下級,層層示范、層層帶動,形成“頭雁高飛群雁隨”的生動局面。
堅持常和長、嚴和實互促互進。“這些年,八項規定確實是推動了根本性的變化,風氣為之一新,過去積重難返的現象大部分沒有了。同時要看到,有一些地方發生了松動,有一些方面還存在盲區死角,一些不良風氣出現了反彈回潮。釘釘子嘛,再釘幾下,久久為功,化風為俗。”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番話,道出了黨中央決定開展這次學習教育的深遠考量,也指明了作風建設要抓常抓長、抓嚴抓實的方法論。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作風建設是攻堅戰、持久戰,必須常抓不懈、久久為功,管出習慣、抓出成效。保持常抓的韌勁、嚴抓的耐心,堅持踏石留印、抓鐵有痕,善始善終、善作善成,我們黨一定能以好的作風振奮精神、激發斗志、贏得民心、匯聚力量,確保黨永遠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在新的趕考路上繼續創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奇跡!
(作者:臧安民,系中共中央組織部原秘書長、全國黨建研究會常務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