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冢”,因一“點”不同而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家”是生命的開端、生活的希望;“冢”是生命的終結、生活的破滅。家風家教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富。黨員干部當擺正“家”和“冢”字的“點”位,守牢做人處事為官的本心,用言行舉止影響家庭,用言傳身教引領家教,擦亮家風這面鏡子。
家庭的“家”,也是國家的“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家庭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落地生根,形成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國事家事相連,黨心民心共振。黨員干部應管好家人、處好家事,把每個家庭的身邊事、貼心事、具體事不斷融入事業發展的大事要事,將一項項“問題清單”落實落細成千家萬戶的“幸福賬單”,真正把“修身齊家”落到實處,以實際行動成就“積善之家”,帶動全社會崇德向善,凝聚起的“人心齊,泰山移”的筑夢合力。
家庭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修身立德的精神起點,家風家教則是價值觀養成的“第一??圩?rdquo;,更是砥礪品行、干事創業不可或缺的精神指針。成長于克勤克儉、崇儉抑奢的家風環境,自會多一份厲行節儉、反對浪費的主動;沐浴著謙虛謹慎、律己以嚴的家教熏陶,也會多一些手握戒尺、心存敬畏的自覺。黨員干部應時時處處事事給家人做榜樣,常吹“廉潔風”、常敲“警示鐘”,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敢于“唱紅臉”,切實做到個人不失范、配偶不失管、子女不失教。持續用嚴的家教培育好的作風,昂揚向上向善的精氣神,干干凈凈干事創業。
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風建設、注重家風傳承。不論是孔子庭訓“不學禮無以立”,還是諸葛亮誡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抑或朱子家訓“恒念物力維艱”,良好的家風感召人向上向善。實踐充分證明,家風純正,民風社風才能正,千千萬萬家庭有好家風,才能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對黨員干部來說,家風不僅關乎一身之進退、一家之榮辱,更關系到黨風、政風、民風。必須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自覺帶頭樹立良好家風,將良好家風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將良好品德融入家庭生活點滴,本分做人、干凈做事,以好家風涵養好作風,用實際行動詮釋“榜樣是看得見的哲理”。
大賢秉高鑒,公燭無私光。“家”字的那一“點”,既是屋檐下的燈火,也是懸頂的戒尺。治國如治家,唯以嚴正之心守好方寸之點,方能于細微處見山河,牢牢筑起黨性堤壩。(宋猛 董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