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風體現作風、反映黨風,關系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更關系黨的執政能力。中央八項規定明確要求,要精簡文件簡報,切實改進文風。在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之際,應把文風作為檢視作風的重要標尺,糾正不良文風,倡導優良文風,持續彰顯作風建設新成效。
正所謂“意氣駿爽,則文風清焉”,文風深處是思想,字里行間見精神。改進文風,不能止于在形式上見短見新,更應在思想上找根源、去病根。“深入群眾,就來到了智慧的大課堂、語言的大課堂,我們的文件、講話、文章就可以有的放矢。”由此可見,改進文風不能閉門造車、紙上談兵,只有讓作風在基層錘煉,才能讓文風在一線改變。黨員干部當擺正思想立場,牢牢堅持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放下架子、撲下身子,走出機關大院,深入基層一線,走進群眾家門,扎實開展調查研究,真正把基層的情況摸清,把群眾的呼聲吃透,多講管用的短話、可信的實話、富有活力的新話,讓文風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群眾,推動黨的方針政策更好地落地落實。
古人言:“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所謂“為時”和“為事”,就是要立足現實所需,解決具體問題。因此,要把問題意識、實干導向貫穿行文始終。實踐中,無論是制定政策措施,還是執行決策部署,都應瞄著問題去、追著問題走,圍繞難點痛點“望聞問切”,抓準事關戰略全局、事關長遠發展、事關人民福祉的緊要問題,注重總結一些帶有共性、規律性的問題,以歷史勇氣直面問題,以責任擔當研究問題,以堅定決心解決問題,真正發揮以文輔政、凝心聚力的作用。
改文風是一場持久戰,必須輔以制度規范,把改進文風的要求體現到文稿使用、業務考核、業績評價、表彰激勵中,以機制建設促長效長治。黨員領導干部更應細思之、牢記之、篤行之,以上率下帶頭改、堅決改,濃厚一級帶一級、層層改文風的良好氛圍,改出好文風,彰顯好作風。(南通市崇川區委組織部 孫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