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節奏的今天,“慢”正成為稀缺的人生智慧。對于青年干部而言,在普遍追求快的時代里,讓自己“慢下來”,一點一滴積累為民服務的本領,才能培育高質量的生命年輪。
向下扎根,在沉淀中厚植為民情懷。“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青年干部要想在工作中有所建樹,必扎根基層融入群眾。基層工作的樁樁件件看似微小,卻都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許多青年干部初到基層面對紛雜事務,可能會暈頭轉向,急于求成,必然難以解決問題只會流于形式。青年干部應如幼苗扎根,在一次次與群眾促膝長談,一回回為群眾排憂解難,一輪輪化解鄰里糾紛的實踐中,將根須深深扎進群眾的土壤,汲取養分,茁壯成長。“向下生長”不是簡單的姿態下沉,而是要讓思維根系穿透形式主義的凍土,真正觸摸到基層治理的毛細血管。當青年干部的手掌磨出與群眾同樣的老繭,他們的決策才會帶著泥土的芬芳。
向陽生長,在進取中校準人生坐標。“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青年干部的扎根不是局限泥土的蟄伏,更需向上生長蓄力追尋精神高度。基層的矛盾糾紛是最真實的“練兵場”,群眾的急難愁盼是最好的“教科書”。正如向日葵始終追尋太陽的方向,青年干部的“向陽”,是把個人理想融入黨和人民的事業,在走訪調研中找準政策落實的堵點,在產業謀劃中洞察鄉村全面振興的商機,在應急處突中錘煉見微知著的本領。當他們帶著基層實踐的思考走進政策研討會,當他們把群眾的心聲轉化為具體的工作方案,便是在時代的坐標系中找準了屬于自己的刻度。
靜待花開,在堅守中收獲成長碩果。“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青年干部成長自有其內在時序,就像毛竹前四年僅長3厘米,待到根系縱橫后便能日增1米。在整治人居環境時,要挨家挨戶做通思想工作;發展特色產業時,要歷經市場調研、品牌培育的漫長周期;化解歷史遺留問題時,更需年復一年的耐心溝通。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學會堅韌,在看不到即時回報的付出中學會淡然。當學會用十年后的眼光審視今天的付出,之前在基層埋下的種子,看似重復的日常終將凝結為破土而出的力量,在時光的淬煉中開出名為“成長”的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