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青年干部,我深知鄉村全面振興不是展板上的藍圖,而是沾著泥星的腳印,是焐熱民心的溫度。當政策文件遇上方言俚語,如何讓 “國之大者” 落地為 “民之小事”,需要我們在泥土深處書寫振興答卷。
以思想破冰引領振興突圍。青年干部要破除"等靠要"的思維定式,深刻認識到鄉村全面振興不是簡單的資金投入或項目堆砌。浙江省安吉縣余村青年干部將竹林碳匯交易與村民增收結合,使綠水青山真正轉化為金山銀山。這種創新思維啟示我們,必須跳出傳統農業思維,用現代經營理念重構鄉村價值。青年干部要善于在政策框架內突破常規,將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融入鄉村治理,用知識迭代推動思維升級。
用創新路徑激活沉睡資源。面對空心化、老齡化等現實挑戰,青年干部要成為資源整合的巧匠。陜西省禮泉縣青年干部打造"共享果園"模式,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果樹認養、云端管理,讓城市消費者成為"云農場主"。這種創新實踐表明,數字技術正在重塑農業形態。青年干部要善于搭建城鄉要素流動的橋梁,通過電商直播、文旅融合等新業態,讓傳統村落煥發新生機,讓鄉土文化綻放新魅力。
在躬身實踐中凝聚振興力量。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下去調研看到的全是辦法。云南省獨龍江鄉青年干部扎進深山三年,與群眾同吃同住,創新"火塘夜話"工作法,在火塘邊聽民聲、解難題。這啟示我們,鄉村振興的密碼藏在群眾的智慧里。青年干部要放下"學歷架子",甘當"小學生",在春耕秋收中讀懂土地,在家長里短中感知民心,用腳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澆灌信任。
鄉村全面振興沒有標準答案,但有共通的方法論:少一些“紙上畫畫”,多一些“現場辦公”;少一點“等靠要”,多一點“闖干拼”。作為一名村工作人員,我深刻體會到,只有把辦公室搬到田間地頭,把政策翻譯成百姓語言,用真心換真情、以實干贏信任,才能真正激活鄉村的一池春水。(浙江省嘉善縣干窯鎮 殳夢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