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強國之夢,不僅是國家的宏偉藍圖,更是青年一代必須扛起的時代責任。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青年從來不是旁觀者,而是破局者、開拓者。
以創新鑄劍,在自立自強中鍛造鋒芒。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建設科技強國的接力棒已交到廣大青年手中。從“嫦娥”攬月、“問天”探穹、“神舟”巡宇到“北斗”組網,中國航天人以平均年齡30-40歲的年輕團隊,在星辰大海的征程中書寫傳奇。我們已深刻意識到,青年在科技創新中的角色已從“后備軍”轉變為“生力軍”。當前,量子計算、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也為青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然而,機遇總與挑戰同生并存。面對關鍵核心技術特別是“卡脖子”問題,我們應當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毅力深耕基礎研究,以“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突破技術壁壘,將個人志趣與國家需求緊密結合,在實踐中錘煉創新能力,努力在科技博弈中劈波斬浪,將“受制于人”變為“自立自強”。
以教育筑基,在知行合一中突破自我。如何通過教育助力廣大青年自我賦能?當前,部分高校正推進學科交叉融合,豐富學生知識結構,著力培養適應新時代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學生們在“真刀真槍”中提升實戰能力。而教育真正的力量在于點燃永不熄滅的求知火焰。隨著技術的加速迭代,僅靠課堂知識已遠遠不夠,廣大青年要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主動跳出舒適區,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術以保持競爭力。如通過慕課平臺學習前沿課程、在科技展會中拓寬視野……這些自主探索的經歷,能讓我們始終保持對新技術的敏銳嗅覺。正是一代代青年的前仆后繼、艱苦卓絕的持續奮斗,我國科技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再到一些領域“領跑”的華麗轉變,鍛造出一件件大國重器。
以合作揚帆,在全球視野中書寫擔當。科技強國離不開開放合作,既要扎根中國,也要胸懷世界,要以“美美與共”的智慧推動全球創新。須知真正的開放合作,從不是以拆除籬笆為前提,而是在培育自主創新生態的基礎上,讓中國標準成為世界科技森林中不可替代的樹種。正如北斗系統始終秉持“開放、兼容”的發展原則,踐行“中國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發展理念,既造福中國人民,也造福世界各國人民。與此同時,廣大青年還需在合作中堅守底線。面對技術封鎖與數據安全挑戰,我們應增強風險意識,既要以“望遠鏡”的視野汲取全球智慧,更需以“顯微鏡”的嚴謹構筑安全防線。面對星辰大海的征程,需要青春的力量。愿每位青年都能成為科技強國大廈的一塊磚、一團火、一束光,在奮斗中書寫無愧于時代的答卷。
(作者:張娟,浙江嘉興經開區嘉北街道辦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