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浙江省海鹽縣人大常委會在推動人大代表常態聯系選民基礎上,不斷深化人大代表與村民代表的有機聯動,探索建立“四聯四雙”工作機制,進一步激活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推動全縣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常態化聯系,雙途徑搭建民意溝通橋梁。一是人大代表聯系村民(居民)代表,延伸民意收集觸角。將全縣829名縣、鎮(街道)兩級人大代表(居民議事員)按照“1名代表固定聯系10—15名村民代表”原則形成定向結對聯系,每名村民代表按照屬地、規模等特性聯系群眾,形成“雙代表”聯系模式,實現聯系全覆蓋。今年,累計開展走訪、座談52場次,推動解決問題83件。二是人大代表微小組聯系村務監督委員會,優化村情反映路徑。按選區、行政村組建80支“代表微小組”,聯系對應的村務監督委員會,共同監督村務決策、村務公開、村級“三資”管理及村級工程建設等情況。截至目前,累計開展活動67場次,參與代表422人次,覆蓋群眾1356人次。
制度化聯議,雙舉措豐富民主議事機制。一是每月“固定+移動”接待日,面對面傾聽民聲。將每月10日定為選民接待日,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共同參與,聽取選民群眾意見建議。同時,發揮代表移動聯絡站靈活便捷優勢,開展多樣化微接待活動。如澉浦鎮“古朗杏園”代表移動聯絡站圍繞古鎮開發運營等主題開展活動4場次,收集意見建議16條,推動解決問題12件。二是每季“線上+線下”議事日,多渠道匯聚民智。根據需求確定季度議事日,在活動前“線上線下”廣泛收集意見建議。按照大事“線下議”、急事“線上議”開展聯合議事,形成的建議同步向鎮代表聯絡站及村務監督委員會反饋。如通元鎮去年以來開展議事活動4場次,推動解決充電樁過少等問題8個。
專題化聯督,雙模式提升民主監督質量。一是“參與式”監督,打造全鏈條閉環。組建“一對一”專項監督小組,人大代表與村民代表共同圍繞監督事項,實施全過程民主監督。如:沈蕩鎮在推進“河道清淤工程”中,監督小組定期召開議事會、持續跟蹤監督,累計提出意見建議27條,推動解決問題18個。二是“回頭看”監督,建立長效機制。對照歷年民生工程與巡察整改問題清單,梳理“回頭看”再監督目錄,通過查閱資料、聽取匯報、走訪群眾等方式,對已建成項目進行復查,確保問題整改到位、項目發揮效益。如:望海街道興隆村家宴中心建成后,監督小組開展“回頭看”專題調研、實地督查活動7次,有效解決雨污分流不完善等問題。
一體化聯推,雙聚焦助力民生持續改善。一是全力解決民生難題。圍繞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深入走訪調研,廣泛收集意見,分類辦理落實。對于村級能解決的,提交村民代表會議商議解決;需部門協調的,以人大建議、監督意見書等形式交辦督辦;暫難解決的,持續調研推進。如澉浦鎮在推進“燃氣入戶工程”中,將居民意見以代表聯名建議形式向上反映,最終納入年度民生實事項目。二是助力發展要事落地。在代表聯絡站(室、點),人大代表與村民代表圍繞鄉村全面振興戰略實施,定期聽取選民意見,與政府部門專題會商,推動項目落地見效。如在推進西塘橋街道劉莊村等11個行政村抱團發展項目中,人大代表與村民代表積極建言獻策,協助引進農業企業,助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浙江省海鹽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