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中國聯通研究院作為中國聯通的科技創新專業子公司,深刻認識到科技創新是戰略所向、使命所系、發展所需,堅持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使命擔當,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聚焦“國之大者”,圍繞國之所需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出貢獻。
勇擔科技創新使命,緊緊圍繞國之所需鍛造高質量科技供給
作為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產業,中國聯通研究院始終站在通信業發展的最前沿,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部署,積極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融入國家創新體系,堅持在大局中找定位、謀發展,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
著力提升原始創新引領力。原始創新是推動科技進步的核心動力源、是生產力躍遷的核心要素、是建成科技強國的基本要素,尤其在全球科技競爭白熱化的當下,原始創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核心競爭力。中國聯通研究院深刻認識到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主動承擔下一代互聯網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持續增強網絡安全現代產業鏈鏈長主體責任,帶頭開展資源整合、場景建設、技術攻關,強化目標導向的基礎研究,致力于突破和掌握更多源頭底層技術、解決更多產業共性技術難題。2024年,完成業內首個3000公里海量數據高通量廣域網傳輸現網驗證,實現3000公里太字節(TB)級數據分鐘級可達。深耕數據處理單元技術攻關,有效解決了我國在傳輸協議、超大規模組網、數據安全等方面面臨的技術限制。完成國內運營商資源公共密鑰基礎架構(RPKI)創新方案現網示范應用,提升了我國通信行業全球互聯網安全話語權和影響力。
建立內外部協同高效創新體系。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重點任務之一,也是中央企業加速動能轉換、加快產業升級、實現動力變革的迫切需要。中國聯通研究院積極發揮好策源地、鏈長企業的統籌協調責任,落實上下游企業在各自專業領域科技創新的主體職責,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融通創新,發揮行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培育的引領功能。2024年,協同11家中央企業集中突破15項關鍵核心技術,實施6個典型場景和3個重大工程。依托國家級平臺“下一代互聯網寬帶業務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持續強化與北京郵電大學、清華大學、紫金山實驗室、鵬城實驗室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優化產學研用轉化模式,增強科技創新的集聚效應和規模效益。
夯實成果轉化支撐,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鏈條推進高效率成果轉化
科技成果轉化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強化目標導向,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中國聯通研究院把打通成果轉化體制機制堵點作為打造新質生產力著力點,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創新效能,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堅持價值創造導向,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科技成果敲不開“市場的大門”,大量成果被“束之高閣”,是當前制約科技實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關鍵痛點。發展新質生產力既是發展命題,也是改革命題。中國聯通研究院持續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以價值創造為導向,以應用場景創新為驅動,完善從需求產生、研發實施到成果應用轉化的科技活動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打通從科技成果轉化生產源頭到現實生產力轉化的全鏈路,廣泛調動全院上下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從需求牽引到技術研發到成果轉化再到規模推廣的價值創造全鏈條閉環。打造業界首個應用精細化感知的賽事網絡,服務亞冬會賽事全場景。首創“AI原生路由器”技術發展演進理念,打造行業首臺套AI原生路由器原型樣機,實現安全攻擊防御時間從分鐘級降低至秒級、光纖故障倒換從毫秒級降低到微秒級,打造安全、穩定、高效的網絡服務體驗。
持續發揮國家平臺戰略支撐作用。國有企業處在國家創新鏈條的樞紐位置,是推進科技成果完成研發、中試、產業化“三級跳”的重要主體。中國聯通研究院持續發揮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網絡安全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國家級科研大裝置等國家平臺戰略支撐與工程轉化作用,推動組建5G+工業互聯網等中試服務平臺,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功能,拓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載體和渠道,切實發揮中央企業在供需對接方面的指引作用,助力跨越科技成果轉化的“達爾文死海”。2024年,作為網絡安全產業知識產權強鏈增效牽頭單位,發布“國家專利導航綜合服務平臺‘對接通’產業專區”,在北京市知識產權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正式上線網絡安全產業專利數據庫,為產業鏈創新發展提供新案例、新模式。啟動“Open Gate-way全球應用場景設計開發大賽”,為前沿技術與產業需求的深度融合提供平臺,加速產業鏈優秀成果的規模化、商業化應用。
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以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凝聚新質生產力磅礴力量
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與統一領導下,廣大科技工作者以干事創業的使命感、責任感與緊迫感,破解發展難題,勇攀科技高峰,賦予科學家精神更加豐富的時代內涵: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這些精神正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意志要素和心智力量。中國聯通研究院持之以恒夯實樹立正確科研觀的思想根基,著力培養鍛造一支講政治、素質高、作風好的科研隊伍,以科學家精神凝聚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強勁動能。
做實理論學習,夯實樹立正確科研觀的思想根基。中國聯通研究院通過黨委會議“第一議題”學習、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三會一課”學習等方式,組織領導干部和科研人員深入學習科學家精神,不斷提升對科學家精神內涵的認識。2024年,黨委書記聚焦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牢固樹立正確科研觀這一主題,在全院范圍內講授一次專題黨課。以本次黨課為契機,開展“講授一次專題黨課、開展一次大討論、召開一次專題組織生活會”的“三個一”專項行動,進一步統一牢固樹立正確科研觀的思想認識,讓全體黨員和員工牢記我們是“國家隊”,必須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堅守科技報國的初心,培育踐行新時代科學家精神,打造一支勇于搶占科技制高點的科技創新隊伍,加快搶占科技制高點。
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人才支撐。創新之道,唯在得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關鍵在于科技創新的持續突破,而推動科技創新又需要源源不斷的人才。中國聯通研究院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貫徹到人才隊伍建設各個方面,將人才強企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全方位挖掘、培養、使用科技創新人才,發揮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的關鍵驅動作用。
堅持內培外引相結合,壯大人才“蓄水池”。中國聯通研究院圍繞產業鏈布局人才鏈,加大對發展新質生產力重點產業領域人才支持力度,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應用創新發展,聚焦聯網通信、算網數智等關鍵領域,加快培養引進能夠帶動公司科技創新和轉型發展的高層次人才,集聚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讓各類人才向發展新質生產力流動集聚。2024年,海外引才入選國家專項計劃、1人入選“百——萬——百萬”頂尖科技人才、1人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持續加強作為高層次人才平臺的引才聚才能力。
推動人才梯隊成長,強健科創“主力軍”。中國聯通研究院緊盯人才集聚所需、人才成長所需、事業發展所需,健全科技創新人員培養機制,拓展內外部多維度人才認證,制定青年人才培養計劃和基層一線調研計劃,充分利用項目、課題及參加學術交流等方式,鼓勵科技創新人員開展充分交流,建強科技創新人員隊伍。深化人員激勵體系改革,堅持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優化薪酬結構,針對核心功能等形成專項激勵,不斷加強和完善人才成長發展全周期服務供給,加快形成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耦合效應和倍增效應。
中國聯通研究院將始終堅持以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為指導,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注入科技創新力量。(中國聯通研究院黨委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