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基層黨組織要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和美鄉村三大行動”為切入點,瞄準鄉村建設、運營、發展中的痛點、難點,聚焦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人居環境三大領域,持續提升鄉村人居環境、城鄉整體風貌,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助推鄉村全面振興向更高水平躍升。
以全域整治為抓手,建強農村基礎設施。堅持全域規劃,堅持整村推進基礎設施改造工作,統籌村域空間規劃布局,促進縣域內要素資源的優化整合,強化道路、供水、能源等關鍵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深入實施農村公路升級改造工程、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和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持續加強公路管養力度、農村管網提升改造力度和農村電網供電保障能力,進一步推動公共基礎設施在農村范圍的覆蓋和延伸,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實現農村居民生活基礎設施條件穩步提升。
以全域治理為核心,做優農村公共服務。統籌調度基層治理工作,合理配置公共服務資源,利用數字化技術打造農村公共服務綜合體,建立全覆蓋的農村基層治理網絡,構建自上而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治理體系,實現基層治理與農村日益增長和變化的公共服務需求精準對接,切實提升公共服務的供給質量,豐富基層治理的服務場景。同時進一步深化村民自治機制,積極踐行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探索創新村民參與公共治理的渠道,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農村治理共同體,把基層治理和公共服務延伸到農村的每一個角落,真正打通農村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以全域美麗為標準,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實施全域綠化美化凈化工程,加大力度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全力提升生活垃圾治理水平,科學深化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重點保護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要素,推動農村人居環境和自然生態環境有機融合。同時建立健全農村環境長效管護機制,制定村規民約,積極引導村民參與村莊清潔行動和全域綜合整治,提高村民維護農村環境衛生的主人翁意識,推動生態環境持續優化,帶動村容村貌持續改善,讓廣袤鄉村真正成為廣大農民宜居宜業的美麗家園。(西湖區轉塘街道 李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