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組織部門而言,八項規定既是管黨治黨的“度量衡”,更是組工干部的“為政標尺”。在深化學習教育中,組工干部唯有以“固本、礪行、鑄魂”為綱,在“選賢任能、嚴管厚愛、自身建設”中踐行初心使命,方能讓鐵規禁令生威、優良作風生根。
以“初心如炬”破“浮光掠影”,筑牢政德之基。八項規定的根本指向,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初心回歸。組織部門手握干部“選拔任用”的筆,必須把“政治體檢”融入肌理——考察干部時,既看“數據報表”更看“民生賬本”,既聽“會上表態”更察“田間表現”,讓“花拳繡腿”的“表演型”干部、“數字政績”的“功利主義者”無處遁形。組工干部踐行規定,首在把辦公桌搬到村頭巷尾,在征地拆遷的糾紛中、在產業發展的調研中、在信訪接待的對話中,用腳步丈量作風,用真心兌換信任。組織部門必須帶頭糾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在干部考察中增設“民生實績賬”,在黨建考核中加入“群眾滿意度回訪”,讓八項規定成為檢驗干部政德的“千分尺”。唯有把“嚴”的標準貫穿“育選管用”全鏈條,才能讓“為民務實清廉”成為干部隊伍的精神底色。
以“刀刃向內”破“慣性枷鎖”,淬煉打鐵之勇。八項規定的革命性,在于“刀刃向內、動真碰硬”的自我革命。組工干部既是“打鐵人”,更是“鐵打的人”:整治“舌尖上的浪費”,就要從精簡會議餐標做起;破除“車輪上的腐敗”,就要規范公車使用、帶頭低碳出行;根治“文件旅行”,就要推行“短實新”文風,讓“發短文、開短會、講實話”成為工作標配。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組工干部的執行力彰顯規定的硬度。要建立作風建設負面清單,將八小時內外表現納入干部監督“雷達圖”,對不良風氣亮紅燈;深化家訪問廉制度,從家屬談吐看家風、從生活細節察作風,讓“小事小節”成為作風建設的試金石。同時,對照規定找差距,重點糾治“重留痕輕實效”的機械執行、“重程序輕口碑”的形式主義,讓組工干部的作風成為看得見的榜樣。
以“久久為功”破“短期心態”,厚植長效之責。八項規定的永恒魅力,在于“釘釘子精神”的持續發力。組織部門須把“當下改”與“長久立”結合,既治“節日病”更筑“防火墻”。完善干部考核體系,將作風表現與職級晉升硬掛鉤;建立“回頭看”機制,對整改問題定期復診,防止“雨過地皮濕”;創新沉浸式教育,把庭審現場、監獄高墻變為警示課堂,讓干部在身邊事中受警醒、明底線。組工干部更要當好傳承者,將規定精神融入組工文化基因。在干部培訓中開設作風必修課,讓年輕干部扣好“第一??圩?rdquo;;在公務員管理中推行一線練兵,讓干部在鄉村全面振興、基層治理中磨礪硬作風;在自身建設中落實“首問負責”“限時辦結”,用組工速度詮釋規定力度。唯有讓鐵規禁令從外在約束轉化為內在自覺,才能形成“頭雁領航、群雁齊飛”的生動格局。
十年磨一劍,出鞘見鋒芒。當八項規定成為組工干部的工作標配而非額外要求,組織部門就能以作風建設的“綠水青山”,涵養干部隊伍的清風正氣。站在新起點上,更需銘記:守規矩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改作風不是“一陣風”而是“四季春”。唯有以“朝受命、夕飲冰”的責任感,把規定刻進靈魂、融入血脈,才能為黨鍛造一支“作風硬、能打仗”的干部隊伍,讓新時代的趕考路上,永遠飄揚著求真務實的鮮紅旗幟。
(作者:仇程愷,浙江省淳安縣里商鄉人民政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