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持續加強鄉鎮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著力解決部分年輕干部在農村基層“水土不服”問題。一些年輕干部初入農村基層,由于思想的“偏差”、工作的“落差”、發展的“反差”、生活的“溫差”,容易陷入與群眾溝通不暢、推進工作毫無章法、沒有情感歸屬等困境。組織部門作為年輕干部成長的堅強后盾,要讓“移栽的樹苗”更好扎根、更快成長,克服“水土不服”癥狀,就需要精心培育,從實踐鍛煉、量才授職等多維度綜合施策,讓年輕干部向下扎根、向上生成,成為接地氣、肯擔當、能吃苦的好干部。
厚植信仰根基,做到“強根固本”,破除思想“偏差”。“水土不服”看似是能力不足,但根本在于思想根基不牢,心態放不平、身子沉不下。年輕干部只有厚植“人民至上”的信仰根基,才能扭轉思想觀念的偏差,主動將根扎在基層、向陽而生。要引導年輕干部不斷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通過開展中青班、專題培訓、座談會、黨課等形式,幫助年輕干部強化理論素養、樹立正確政績觀。要組織優秀老黨員、老同志通過談心談話、一對一“傳幫帶”等形式,幫助年輕干部樹立服務意識、做好成長規劃、厚植人民情懷,讓他們深刻認識到鄉村全面振興的重大意義,堅定服務農村、建設農村的決心,主動投身于鄉村大舞臺上。
磨礪過硬本領,通過“精心養護”,填補工作“落差”。基層工作千頭萬緒、復雜繁瑣,特別講究工作的方式方法和過硬的能力。組織部門要根據崗位職責、技能需求、能力水平、基層工作實際等,為年輕干部“量體裁衣”,精心制定成長計劃,如開設民風民俗、方言教學等實用課程,開展基層矛盾調解、基層信訪工作等實戰性課程,分批分段進行培訓。年輕干部也要堅持以群眾為師,主動融入鄉村生活,多與群眾交朋友,虛心向群眾學習,發現新問題,探索新辦法,在實踐實干中練就為民服務的真本領。要加強實踐鍛煉,主動參與鄉村建設任務,在處理糾紛、推動產業、開展群眾工作中積累經驗,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突出量才授職,改善“生長環境”,平衡發展“反差”。基層干部工作繁重,精力付出多,但是晉升時間長、晉升通道窄,可能因心里不平衡降低干事創業的積極性。要不斷完善考核指標,將矛盾化解數、項目落地數、產業發展指數等量化指標轉化為“職業發展資本”,增強干事創業的熱情。要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在選拔任用方面優先考慮長期扎根基層、能力突出的干部。要堅持“三個區分開來”,將容錯糾錯理念貫穿審查調查、回訪教育、組織激勵全過程中,及時對敢于擔當、奮發作為的干部給予精神或物質獎勵,切實形成“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生長環境”,讓年輕干部能夠放心去闖、大膽去干。
營造暖心環境,給足“溫暖陽光”,調和生活“溫差”。背井離鄉、遠離城市的年輕干部一時難以適應基層陌生環境在所難免。要注重、理解年輕干部的感受,通過定期組織談心談話、聯誼會等形式,為他們答疑解惑、疏解心結,并常態化開展炕頭走訪、板凳夜話等活動,推動年輕干部增強與群眾的情感交集,拉近干群關系,讓他們情有所依。要重視、解決年輕干部的生活困難,通過建設青年公寓、青年驛站等場所,配備基礎設施,認真落實鄉鎮補貼、帶薪休假、健康體檢等制度,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解決基層干部后顧之憂。年輕干部只有將“過客心理”轉變為“扎根情懷”,才能主動向下扎根、向上生長,全身心投入到鄉村建設,與鄉村發展同頻共振。(云南省巧家縣委組織部 邱有昆 耿瀾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