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是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不能被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束縛手腳。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之弊非一日之寒,從根子上減輕基層負擔也非一日之功,需要以釘釘子精神常抓不懈、持續深化減負工作,讓基層干部輕裝上陣,騰出更多精力抓落實、干實事。
對癥下藥,精準施策為基層減負賦能。為基層減負,一項重要任務就是運用制度手段進一步明確基層治理權責,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的問題,為基層干部干事創業明確方向重點、增強底氣動力。“思想是行為的先導”,唯有引導各級領導干部樹立正確政績觀,明白真正的政績好壞不在于表面的“光鮮亮麗”,不在于短期內能夠吸引眼球的“面子工程”,而在于能否真正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能否為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福祉,才能正本清源,把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的手腳從形式主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心無旁騖投入為民造福這個最大政績中去。必須始終堅持人民至上,永葆一顆為民之心,時刻將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民生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既做顯功,又做潛功,不計較個人功名利祿、進退得失,切實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基層減負增效。減負要減什么、減負舉措好不好,基層最有發言權。有些減負措施出發點是好的,但到了基層落實層面反而陷入了“越減越重”的怪圈,導致“好心辦壞事”。要做到真正為基層減負,就要多站在基層干部、群眾角度想問題、做決策,制定政策、安排工作要看是否符合基層實際情況,是否能得到群眾滿意和認可,多到基層走一走、看一看、聽一聽,設身處地體會基層干部群眾急難愁盼,深入細致了解基層工作難點痛點堵點,精簡督導內容,降低檢查頻率,減少層層陪同,如此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要建立健全基層減負常態化機制,加強上下聯動與溝通協調,構建高效工作體系。此外,基層要及時反饋問題,上級要迅速回應并整改,確保減負政策落地有聲、惠及基層。
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為基層減負提質。基層減負若要取得長期而穩固的成效,必須從頂層設計入手,精心優化制度安排。明確各部門之間清晰的權責界限,避免出現職責不清、推諉扯皮的混亂局面,確保各項工作能夠有條不紊地順利推進;在考核工作方面,應將工作實績作為核心考量標準,堅決精簡繁瑣的考核流程,通過不斷完善平時考核機制,加強動態監測,及時發現并糾正減負工作中出現的偏差,確保減負工作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不偏離正軌、不走樣變形。同時,還要充分運用大數據平臺和現代信息技術,革除各層級和部門之間的“數據壁壘”,推動系統內的數據資源共建共享,進而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讓基層干部從繁雜的事務中解脫出來,真正投入為百姓干實事中去。
(作者:李媛,浙江省嘉興市經開區長水街道辦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