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日報記者張瀚予報道 今年以來,潞州區聚焦提升城市品質,錨定“干凈整潔、規范有序、文明安全”目標,以“凈、拆、改、綠”四字訣統籌推進城市更新,不斷提升中心城區首位度,讓群眾幸福感在家門口升級。
以“凈”筑基,全域清潔擦亮城市容顏。在高標準完成日間道路清潔工作的基礎上,該區環衛部門深入開展“夜間道路清洗”專項行動,通過人機協動立體化作業方式,對87條主次干道開展“水洗機掃”,實現道路保潔從“表面清”到“本色現”轉變。今年,該區按照“三無兩有”標準和“一廁一方案”原則對全區100個公廁實施提升改造,一批新增城市驛站和公廁將按需建設;農村地區深入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實現從“面子”到“里子”的整體煥新。
以“拆”疏勢,“騰籠換鳥”釋放發展空間。潞州區堅持“邊摸排、邊整治、邊拆除”,全面清理主城區非施工圍擋,集中整治高空廣告牌、店招遮攔等有礙觀瞻設施。科學規劃市場外遷布局,將與市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市場遷至西二環路、太焦鐵路沿線堠北莊街道附近;鋼材、木材等大宗商品市場落戶馬廠鎮,為城市發展騰出寶貴空間。同時,加速推進觀音堂等片區25條配套市政道路以及長治學院新校區等重點項目的土地報批和征遷工作。
以“改”提質,精準施策破解民生痛點。老舊小區與城中村改造雙輪驅動,補齊城市功能短板。針對2000年前建成的208個老舊小區實行“應改盡改”,對2000年后建設但設施陳舊的42個臨街小區,按照“需改則改”原則推進。同步啟動英雄路等10條主干道街區改造,打造“一街一景”特色風貌。全面推進南石槽、湛上、西南關等15個城中村改造,扎實做好莊里、北寨、小常回遷安置工作,加快推進臺上、上韓2個片區安置房建設。
以“綠”繡城,生態賦能繪就宜居畫卷。潞州區通過整合道路綠化帶、閑置地塊等資源,建成數10處口袋公園和小微綠地,配套健身步道、休閑廣場等設施,推動綠地功能從單一綠化向“景觀+文化+休憩”復合型升級。今年,該區將持續推進拆違騰退地塊的生態修復,優先釋放空間用于“增綠”,打造邊角地“微景觀”,通過微更新、微改造,增設停車場、停車位與口袋公園,形成15分鐘便民生活圈,實現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宜居愿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