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咖啡雖然只是一個“小產業”,但云南咖啡的升“咖”之路已經清晰地告訴我們,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小產業一樣能夠闖出一片大天地。
最近,昆明海關發布的一組數據讓云南咖啡再次受到了公眾關注:2024年,云南省出口咖啡3.25萬噸,同比增長358%,遠銷荷蘭、德國、美國、越南等29個國家和地區。
云南省咖啡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占全國的98%以上,僅從量上看,云南咖啡幾乎可以和中國咖啡畫等號。作為中國咖啡的重要代表,云南咖啡出口量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增長幅度?
從市場供需的角度看,原因顯而易見:咖啡主產國的產量下降,對一些經營者而言,供需缺口需要有新貨源來彌補。作為全球最大咖啡生產國,巴西咖啡產量占全球總產量近四成,但巴西咖啡產量已經連續多年欠豐。據巴西咖啡行業協會(ABIC)預測,2025年巴西咖啡產量將減少4.4%,這一趨勢可能持續至2026年。而據國際咖啡組織(ICO)統計,全球咖啡消費量仍在攀升。數據顯示,去年咖啡豆的漲價幅度甚至超過了黃金的漲價幅度。云南咖啡出口量的增長,與這樣的國際市場環境有著必然聯系。
不過也要看到,云南咖啡產量僅占全球的1%左右,基數不大,加上國內對咖啡的消費日益增長,出口量的絕對數值并不高,這也使得市場稍有風吹草動,數據上的“反應”就比較明顯。因此,對于這358%的增幅,我們也要保持冷靜。
出口增幅也許不足為奇,但云南咖啡近幾年的成長卻是值得關注的。近年來,全球精品咖啡消費增長速度遠高于普通咖啡,并逐漸成為全球咖啡產業發展的新潮流新趨向。云南咖啡產業的發展路徑,恰恰踩對了市場的節拍。2021年以來,云南將咖啡產業作為“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的重點產業之一,研究實施了“咖六條”等推動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提升的政策措施,使得云南咖啡精品率超過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此外,借助《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自貿區建設等政策疊加優勢,以及中老鐵路、中歐班列等陸路貿易網絡,云南咖啡持續快速擺上“世界貨架”。這些努力獲得了市場認可,近年來,多家知名品牌紛紛推出云南咖啡產品,甚至有品牌將其納入“標配”,要將高品質的云南咖啡豆加入內地售出的每一杯經典濃縮咖啡中。2021年以來,云南咖啡農業產值以每年兩位數以上的增長率快速增長,2023年增長率甚至達到了57.48%,產值達到54.3億元。2023年,云南省咖啡產業覆蓋了25萬戶近100萬農民,僅咖啡一項的人均增收就超過5000元。
不只是云南咖啡,隨著我國農業進入全方位對外開放新階段,其他類似的地方特色優勢產業也會向國際市場敞開懷抱。我們之所以關注云南咖啡這個“小產業”的驚艷表現,也是為了給各地借助地方特色發展質量農業帶來一些啟發。
首先,對于產業規模有限的地方特色優勢產業而言,走“小而精”的發展路子,以質量提升夯實特色農業的核心競爭力,或許更為可行。從巴拿馬的瑰夏咖啡到國內的褚橙都證明,只要品質有保證,小規模農產品同樣可以得到市場認可,在應對市場波動和競爭壓力上也有更好的表現。更重要的是,一個“小而精”的特色優勢產業帶來的輻射效應是巨大的。一些追求品質的消費者,會為了一杯咖啡,特意去產地尋味,為當地民宿、文創等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其次,當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借助地方特色發展質量農業亟須以全球化視野重構發展邏輯。一方面,要看到國際市場的廣闊需求,及時捕捉到國際市場的動態和機遇,適時調整產業發展方向和銷售策略。另一方面,對云南咖啡這類國際化程度較高的地方特色優勢產業來說,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同樣重要,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將本土特色優勢與國際資源深度融合,才能在高水平開放中實現農業現代化的跨越式發展。
還要注意的是,我們發展有地方特色的質量農業,歸根到底是為了讓農民實現持續穩定增收。因此,在這一過程中,既要給農民講清利弊,讓農民愿意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提升產品品質,更重要的是,再高端的市場也不能脫離農民和農業生產,要讓農民能夠真正獲得品質提升帶來的溢價,質量農業才能走得更遠。
與果菜茶等云南傳統特色產業比起來,云南咖啡仍然只是一個“小產業”,但云南咖啡的升“咖”之路已經清晰地告訴我們,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小產業一樣能夠闖出一片大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