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推動會基層干部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走深走實,需下“刮骨療毒”之功,鼓起制度創新的勇氣,激發基層治理的智慧,讓基層減負從紙面承諾轉化為群眾看得見的獲得感。
為基層減負,需砍掉“空心會議”和“注水表格”。要實現會議“減量不減質”、表格“瘦身不縮效”,推動基層干部精力回歸服務群眾和民生實事,需精簡“空心會議”,做到會前嚴控準入、會中提質增效、會后閉環管理,制定“會議負面清單”,縮短線下會議時間,嚴格控制發言時間,會后專人跟蹤進度,建立“雙軌反饋機制”,確保會議落到實處;需推行“權責清單”和“履職清單”,明確基層工作邊界,建立數據共享機制和反哺機制,實行“新增報表部門聯審+存量報表季度清理”機制,取消無實際意義的留痕要求,推動無紙化辦公,讓數據多跑路、干部少填表。
為基層減負,需打破“數據煙囪”和“督查車輪”。要系統性地破解基層“數據重復采集、督查反復折騰”的頑疾,需強力推進政務平臺整合,通過省級統籌搭建跨部門政務數據共享庫,統一數據采集標準和接口規范,運用區塊鏈技術確保數據真實性,實現低保、社保等高頻民生數據“一次錄入、全域共享”。需重構督查考核機制,建立督查統籌體系,可設立“督查指揮中心”,整合紀檢、審計、安全生產、生態環保等督查事項,推動“一次督查覆蓋多部門需求”。需完善資源下沉機制,推行“費隨事轉”改革,實現縣級部門專項資金與下派任務同步劃撥,建立“基層點單—部門響應”的資源調配機制,確保每個下派任務配套相應人財物支持。
為基層減負,需豎起“實效標尺”和“擔當后盾”。要實現減負與增效的良性循環,需以“實效標尺”校準基層工作方向,又需以“擔當后盾”消除后顧之憂。要改革考核評價方式,建立實效導向的考核體系,聚焦基層治理核心任務,建立“群眾滿意度+工作實效”的新型考評體系,減少臺賬檢查、材料報送等過程性考核權重。要健全擔當作為的保障機制,設立容錯“安全區”,明確免責情形,建立“擔當指數”評價模型,將攻堅克難表現、創新案例成效等納入干部選拔核心指標;同時,建立“反向考評”機制,基層可對上級部門工作指令的科學性、實效性進行評價,評價結果納入部門績效考核,從而讓基層干部敢放下“迎檢包袱”、拿起“施工圖紙”。(云南省漾濞縣瓦廠鄉人民政府 李曉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