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過程人民民主是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同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成果。全過程人民民主在現實中體現在許多具體事例中,講好民主故事是傳播中國聲音的重要載體。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以人民為中心、人民全過程參與的民主,它源于中國傳統民本思想。因此,講好民主故事先要講好民本傳承故事,其次要講好具體現實的民主實踐,進而面向世界講好民主故事。
講好中國傳統民本思想傳承的故事
“以民為本”是中國傳統民本思想的核心理念,“民本”一詞自《尚書》中的“民為邦本,本固邦寧”而來,指人民是國家的根本所在,只有人民的生活得到保障,人民的權益得到尊重和維護,國家才能保持長期的穩定和發展。從商王盤庚的“重民”、周公旦的“保民”到孔子的“仁者愛人”、孟子的“民貴君輕”、荀子的“民水君舟”,再到漢唐以來賈誼的“三本、三命”學說、黃宗羲的“天下為主,君為客”思想,民本思想不斷開拓與創新,逐步發展成為中國傳統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中國共產黨人在繼承中國傳統民本思想的基礎上,與唯物史觀強調的“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基本觀點相結合而提出的創造性理論成果。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提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等一系列思想,都是對中國傳統民本思想的繼承與創新性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根植于中國傳統民本思想的精髓之中,它不僅是中國共產黨根據時代需求對傳統民本智慧進行的創造性解讀,也標志著傳統民本思想在新時代獲得創新性發展。中國傳統“民本”文化的優秀內核,將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深化與發展提供不竭養分,為全球民主實踐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因此,講好中國傳統民本思想繼承與發展的故事,要著重講好傳統民本思想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內在聯系及其在當代的創造性發展,打通古今,激發共情。
講好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
“人民群眾不僅是浩瀚的力量之海,也是浩瀚的智慧之海。”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是我國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不僅是我們全方位了解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窗口,更是實現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全過程人民民主充分體現人民意志,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全過程人民民主具有廣泛性。今年全國兩會上,盲人全國人大代表王永澄用手指閱讀盲文版大會文件,與王永澄一同共商國是的全國人大代表中,有國家公職人員、科學家、企業家,也有從礦井來的礦工、從車床邊來的電焊工、從田地里來的農民。全過程人民民主具有真實性。在福建五夫古鎮“民情茶話室”,人大代表與老百姓擺茶共議事,讓人民的訴求有地方說、說了有人聽、聽了有人反饋。全過程人民民主具有有效性。從歷史性消除延續千年的絕對貧困現象、實現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小康愿景,到構建起舉世無雙的龐大教育體系、全面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高效運作的醫療衛生體系,在實踐歷程中,我國民主發展與現代化建設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征途中,中國堅定不移地維護人民主體地位,深化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基層實踐,將人民的力量作為推動國家發展的不竭源泉。講好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必須從真實的故事和數據出發,著重講好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廣泛性、真實性和有效性。
向世界講好中國民主故事
“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是人類社會永恒的命題。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的重要支撐,是對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給出的中國方案。
世界是多彩的,民主形式應是多元的。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歷史文化與時代特征,應選擇和構建最符合本國國情和發展道路民主形式,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典型的成功案例。一味地照搬別國的民主模式,可能會造成水土不服、弊病叢生,國家陷入動蕩、社會陷入失序。“民主”不應淪為挑動對立對抗的工具,而應成為全人類團結友好共同奮進美好未來的堅實基礎。向世界講好中國民主故事對于世界認識中國、對于展示中國形象、對于傳播中國治理理念等都有著重要意義。新時代要借助現代技術和傳播手段講好中國民主故事,更好地展示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人類對民主的探索和實踐是永無止境的。在民主政治的探索進程中,要健全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為中國故事的國際傳播創造更有利的國際輿論環境。(西安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張雨涵)
【基金項目:西安市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提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國際影響力研究”(24FZ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