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工作必須緊扣中心任務,服務發展大局。面對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調整,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不足的局面,要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以組織鏈貫通產業鏈、加固供應鏈、激活創新鏈,在“三鏈”深度融合中闖出新局,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注入強勁動能。
以組織鏈強筋壯骨,鍛造產業鏈協同新引擎。 現代企業競爭是“系統”與“系統”的對抗,“單打獨斗”的散兵游勇,注定敗于“握指成拳”的生力軍。必須打破“各掃門前雪”的孤島效應,讓黨組織成為產業鏈協同的“硬核樞紐”:強化龍頭引領,推動集成電路、高端裝備等重點領域龍頭企業黨組織扛起“鏈主”擔當,整合上下游資源搭建協作平臺,破除“零和博弈”痼疾。織密組織網絡,保證產業鏈延伸到哪里,黨旗就“飄揚”在哪里,重點向中小微企業、新業態領域薄弱環節拓展組織根系。創新聯建機制,實現“月調度,季會診”常態化協商議事,統籌解決工藝升級、標準對接中存在的共性難題,把分散要素擰成攻堅鐵拳,在“卡脖子”處下真功,在“無人區”里闖新路。
以組織網固本培元,構筑供應鏈韌性硬支點。供應鏈安全是經濟循環暢通的“生命線”。面對暗流涌動的“斷鏈”風險,黨組織必須挺在風險防控最前沿。在能源、糧食、芯片等關鍵領域,黨組織要當好“穩定器”,對重要物資儲備、替代供應渠道、物流節點運行實施動態監測,定期開展風險評估,制定應急預案。針對產業過度集中帶來的“一損俱損”風險,在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產業集聚區,引導相關企業合理布局,既保持協同效率,又增強抗風險韌性。優化供應鏈服務保障。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推動行政審批“流程再造”,設立黨員先鋒崗駐點開展“一對一”精準服務,讓政策紅利直達企業。強化中小企業幫扶,組織龍頭企業與配套中小企業結對共建,通過訂單共享、技術幫扶打通堵點,提升供應鏈整體抗風險能力。建立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以組織力破壁賦能,激活創新鏈轉化新范式。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變成“最難一公里”,往往在于產學研銜接不暢,院所、機構、企業因需求相異“各唱各調”。為此,更需要各級黨組織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搭建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推動高校、科研院所與鏈上企業“雙向奔赴”,讓科研課題精準對接產線需求。聚焦關鍵領域技術瓶頸,實現“引領帶動”“揭榜掛帥”,黨員先鋒隊率先出征、攻堅克難,引領整鏈發展提質增效。優化創新激勵機制。改革人才評價體系,突出創新實效和產業貢獻導向,讓論文寫在大地上、成果落在車間里,加速創新項目的應用轉化。加強中小企業創新支持。組織專家智庫“把脈開方”,推動共性技術精準滴灌,降低企業轉型試錯成本,讓科技創新“關鍵變量”真正成為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
(作者:俞丁嘉,永康市東城街道辦事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