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4—2027年)》,恰似一張通往“桃花源”的路線圖:從產業的蓬勃田野,到人才匯聚的智慧高地,再到生態宜居的綠色家園……精準描繪出鄉村全面振興的每一處風景。鄉村全面振興,絕非簡單的口號,而是深深嵌入新時代發展脈絡的關鍵命題,更是一場跨越山海、連接城鄉的偉大奔赴,激勵我們全方位、多維度發力,向著鄉村全面振興的美好愿景大步邁進。
激活產業“新引擎”,在“融合發展”中拓寬增收之路。產業是鄉村“桃花源”的經濟命脈,是開啟富足生活的金鑰匙。當前,部分鄉村產業發展受阻,結構單一、附加值低、產業鏈條短,阻礙著農民邁向富裕、鄉村走向繁榮的步伐。我們必須深挖鄉村特色資源,將鄉村種養業、加工流通業、休閑旅游業、鄉村服務業等有機串聯,打造一條璀璨的產業明珠鏈,構建起現代化鄉村產業體系。積極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鼓勵企業攜手共建產業鏈供應鏈,優化產業組織形式,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此外,還應借助電商平臺、直播帶貨等新興銷售模式,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讓鄉村的優質產品走向更廣闊的市場,讓鄉村產業在融合發展的浪潮中,釋放出源源不斷的經濟活力,讓農民的錢包鼓起來,讓鄉村的發展強起來。
匯聚人才“強磁場”,在“引育用留”中厚植發展動能。人才是鄉村“桃花源”建設的主力軍,是鄉村全面振興的核心驅動力。當下,鄉村人才流失嚴重,高素質人才匱乏,人才結構失衡成為鄉村邁向“桃花源”路上的一大困境。我們要打造人才“強磁場”,通過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和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為鄉村人才隊伍注入新鮮血液;通過健全涉農高等教育體系和培訓體系,強化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搭建人才成長的階梯;通過建立人才定期服務鄉村制度,完善人才評價體系,解決人才的后顧之憂。同時,還可以設立鄉村人才創業扶持基金,為有創業想法的人才提供資金支持,吸引各類人才扎根鄉村,吸引各類人才扎根鄉村,用智慧與汗水澆灌鄉村全面振興之花。
守護生態“綠畫卷”,在“綠色發展”中繪就宜居鄉村。生態是鄉村“桃花源”的底色,是鄉村最寶貴的財富。但一些鄉村正面臨農業面源污染、生態環境破壞等問題,威脅著鄉村的可持續發展,侵蝕著“桃花源”的美好。我們要以綠色發展為畫筆,加快農業綠色低碳轉型,推廣綠色生產技術,強化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穩步推進農業減排固碳;要推進耕地草原森林河湖休養生息,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開展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治理;要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落實自然資源資產權益,健全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此外,還要大力發展生態旅游,將鄉村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讓鄉村的綠水青山真正轉化為金山銀山,繪就一幅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生態宜居“桃花源”。
(浙江紹興市越城區委編辦 石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