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扶持畜牧業、漁業穩定發展,支持發展現代設施農業”。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正面臨著從傳統模式向現代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時期。生豬養殖產業如何進一步轉型升級,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為此,人民論壇網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牧原股份董事長秦英林,一起來看。
全國人大代表、牧原股份董事長秦英林
開啟養豬新時代
“把從業者從體力勞動甚至繁雜的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
人民論壇網: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牧原集團在智能化養殖領域有哪些新探索?
秦英林代表:智能化在養殖領域的應用,是一個從簡單到復雜、從容易到困難的逐步推進過程。其核心目標是將從業者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以及復雜的腦力勞動中徹底解放出來,讓智能化真正服務于人類。
牧原在智能化養殖方面已全面布局。在水、料、氣的管理上,牧原實現了全方位的智能管理。豬飲用的水,通過自動化供給系統,全程保持無菌無毒;針對不同種群、不同生理階段的生豬,設計動態營養模型,通過智能調配,實現一日一配方的全價日糧,保障營養平衡,還能實現自動供給喂食。在空氣管理方面,一方面利用先進的空氣過濾技術,讓豬呼吸到超凈空氣,有效過濾細菌和病毒;另一方面,對豬生長過程中排出的臟臭氣體進行凈化處理,去除粉塵、臭氣以及攜帶的病源,實現進、排空氣的雙重凈化,既有利于生態環境,更促進了豬的健康生長。
同時,通過智能化手段,牧原成功為豬創造了四季如春的生長環境,極大地提高了飼料轉化效率和豬肉品質。這一突破使得中國養殖業向發達國家生產水平大步邁進,助力中國從養豬大國向養豬強國轉變。
在疾病控制方面,牧原引入智能巡檢機器人,它具備優秀獸醫的專業能力,且能24小時不間斷工作,實時監測豬病,及時預警并提前介入,大大減輕了人工勞動強度。目前,牧原在這一領域的智能化應用已完成八成,未來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探索全產業鏈減碳創新
“減碳不僅不會減少企業利潤,反而能夠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
人民論壇網:牧原集團在綠色低碳領域有哪些創新做法?
秦英林代表:在綠色低碳發展的道路上,牧原實施全產業鏈減碳行動。2024年牧原總計碳排放491.86萬噸CO2e,每公斤豬肉碳排放強度0.9052kg/CO2e;相較于國際平均碳排放強度1.821kg/CO2e,降低了50.29%。
在種植環節,通過種養循環實現糞肥資源化利用,有效促進農田固碳;在飼料環節,采用氨基酸代替豆粕,并采購可持續大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在養殖環節,創新采用無供熱豬舍和空氣過濾豬舍技術,前者取消了東北等高寒地區養豬所需的鍋爐供熱,大幅降低碳排放,后者實現降氨除臭,同時開展沼氣供熱、發電以及利用豬舍屋頂進行光伏發電;在屠宰環節,利用廠房廠區的光伏發電和余熱回收技術,進一步減少能源消耗。
牧原不僅自身實現了減碳目標,還把生豬養殖過程中的豬糞尿全部資源化利用,豬糞做成有機肥,豬尿做成液體肥,全部還田,一點都不浪費,通過創新種養循環模式,帶動周邊農業的發展。這些實踐表明,減碳不僅不會減少企業利潤,反而能夠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
激發青年投身農業的熱情
青年人才以“新農人”的身份發揮著重要作用
人民論壇網:青年是鄉村振興過程中最為活躍、最具創造力的關鍵因素。請您介紹一下,牧原是如何吸引更多青年投身農業的?
秦英林代表:養豬很傳統,但技術很前沿,智能化時代,發展空間很大。年輕人有想法、有能力、有學歷,在農業領域能發揮更大價值,做出更多成果。
牧原秉承“敢用少年大將軍”的用人理念,打破資歷與崗位的限制,大膽啟用青年人才;同時,創新獎勵機制和方案,讓員工清晰知道掙高薪的路徑,激發員工自驅力。2024年,通過獎勵方案的創新,我們養豬養得比較好的飼養員,實現了薪酬的翻倍,月薪達到2-3萬元。盡管還不是全部,但讓我們感受到機制創新帶來的價值。
在牧原,青年人才以“新農人”的身份發揮著重要作用。養殖技工成為產業的高級技工,改變了人們對傳統養豬行業的認知;農業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在養殖場擔任場長、段長,負責研發工作,其中不乏優秀的女性活躍在一線;300多位農藝專業的大學生深入田間地頭,參與測土施肥、品種培育與選拔,與科研機構合作推動農業技術創新。此外,專業化、規?;姆N植戶和養殖戶也是“新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代表著傳統農業從業者的轉型升級。
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我們把難做的事做了,把容易做的事交給農戶”
人民論壇網:企業不僅是市場經濟的主體,更是社會責任的踐行者。牧原在帶動農民增收、促進農民就業方面有哪些經驗?
秦英林代表:在帶動農民增收、促進農民就業方面,牧原充分發揮自身與農村、農民、農業緊密相連的優勢,將技術、人才、管理、資本和市場等資源,與農戶共享。通過合理分工,我們把難做的事做了,把容易做的事交給農戶;農戶做不了的事我們做,農戶能做的事讓他們做。雙方各自發揮優勢,實現效率最大化和價值最大化,共創共贏。
聯農帶農,創造價值,共享價值,共同發展。2024年,通過種養循環模式,牧原共計助農減投增收13.53億元,近五年累計助農增收52.43億元;2024年,牧原銷售600多萬頭種豬、仔豬到市場上,與六千多家專業養殖戶建立合作關系。
同時,牧原持續舉辦“開放日活動”,搭建技術與成果交流、共享平臺,在新舊產能交替過程中,讓舊產能賦予新的科技,成為現代產能,讓資產不沉沒、人員不離崗,把原有的財富傳承下來,減少內卷。這不僅是“先富促共富“,也是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優解方案。
(人民論壇網記者王爽 采訪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