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來東風勁,奮進正當時。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作政府工作報告。2025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預期目標為5%左右。這一數字既彰顯“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的定力,也蘊含“風物長宜放眼量”的改革智慧。惟有讀懂從政策創新到民生福祉、從科技突圍到開放共贏的“一攬子”政策,團結一切力量,方能把“藍圖”變為“實景圖”。
穩舵揚帆定乾坤,政策創新破浪行。設定5%左右的增長目標,是“察勢者智,馭勢者贏”的精準落子。面對全球產業鏈重構等挑戰,中國以“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定力穩住基本盤,依托超大規模市場、產業體系配套完整等優勢筑牢發展根基。與此同時,政策工具箱的創新也成為破局關鍵。財政貨幣“雙劍合璧”:4%左右的赤字率、1.3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與適時降準降息形成“擴內需+穩預期”的政策組合拳,為實體經濟注入“強心劑”;調控思路“破舊立新”:將促消費與擴投資聯動設計,更將穩樓市、股市納入全局,以資產價格穩定提振市場信心;資源分配“向民而生”:養老金、醫保補助等民生支出持續加碼,形成“民生改善—消費升級—經濟提質”的良性循環。速度與質量的“協奏曲”,既要穩住經濟大盤,更要奏響結構優化的主旋律。
科技星火正燎原,改革深水激活力。新質生產力與制度紅利的“雙輪驅動”,為中國經濟打開“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增長空間。科技創新“硬核”重塑格局: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突破,新能源汽車出口全球領跑,低空經濟等新賽道崛起,2024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升至16.3%……印證著“惟創新者進”的硬道理。改革賦能激活“一池春水”,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打通區域壁壘。今日之中國,技術突破如春筍破土,制度創新似活水潤田,二者交織成高質量發展的雙螺旋。
5%左右的增長目標,傳遞出信心和底氣。當新質生產力更好賦能全面深化改革,當民生溫度點燃市場信心,中國經濟巨輪必將乘風破浪行穩致遠。(作者:鄧志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