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獻策映初心,履職不停步。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是匯聚民智、共商國是的盛會,也是展現代表委員履職風采的重要平臺。一條條建議、一份份提案,既是凝聚民意的“任務書”,更是擘畫藍圖的“施工圖”。進入兩會時間,人民論壇網特別推出“兩會國是廳”專欄,聚焦兩會熱點,聆聽代表委員聲音,展現新時代代表委員的責任與擔當。
鄧朗妮
全國人大代表 廣西科技大學副校長
氦氣被譽為“氣體芯片”,在量子計算、航天航空、國防工業、醫療和科學分析等領域應用廣泛且不可替代,對外依存度高,是關乎國家安全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稀有戰略資源,正逐漸成為國際資源爭奪的焦點。未來,我國要避免市場波動因素影響,突破氦氣短缺難題,亟需加強氦氣生產和儲備能力,保障用氦需求和供應安全,夯實“大國儲備”基礎,這既是當前保障戰略能源安全的重要任務,也是提升我國氦氣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的有效途徑。
為此,建議:
優化氦氣資源戰略布局,加快氦氣自給化進程。優化系統布局建設我國氦氣資源,構建“政府引導支持、科技領軍企業牽頭主導、大中小企業參與”的氦氣產業體系戰略范式,推動氦氣產業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圍繞氦氣資源的勘探、開發、存儲重點環節,統籌氦氣產業科研資源力量,支持開展氦氣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強化科技賦能,培育氦氣產業科技領軍企業,推動氦氣產業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加強要素和服務支撐,完善政策體系,加大生產投入,著力引導國內企業、科研機構等開展聯合攻關,探索氦源勘探、氦氣提取與運移、富集與保存技術研究,推動氦氣規?;l展,力爭實現國內氦氣自主供應,減少氦氣國外市場依賴。
加快完善氦氣儲備體系,實現氦氣供應穩定保障。一是構建完善的氦氣儲備體系。加強資源協調與配置,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加快氦氣儲運、提純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氦氣高效、安全儲備。同時,優化氦氣進口結構,形成高韌性的氦氣產業鏈供應鏈,保障氦氣供應的安全、穩定。在此基礎上,推動氦氣儲備技術的創新與應用,鼓勵企業與科研機構合作,開發高效、低成本的氦氣儲存和運輸技術,提升儲備體系的科技含量和運營效率。此外,加強國際合作,拓寬氦氣進口渠道,降低對單一來源的依賴,增強供應鏈的抗風險能力。二是健全氦氣存儲標準建設。全面掌握氦氣存儲現狀,研究制定氦氣存儲的各項指標,出臺統一的氦氣存儲標準,形成氦氣產業標準支撐,推動氦氣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建立氦氣存儲的動態監測和評估機制,定期對儲備設施進行檢查和維護,確保儲備氦氣的質量和安全性。鼓勵企業采用智能化、數字化管理手段,提升氦氣儲備的精細化管理水平。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機制相結合,推動氦氣儲備體系的標準化、規范化發展,為氦氣產業的長期穩定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深化市場體制機制改革,激發氦氣市場活力。一方面,國家應加快出臺相關政策法規,規范市場主體行為,明確市場準入、運營和監管規則,維護氦氣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通過制定實施細則和專項條例,打擊市場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保障氦氣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另一方面,深化市場體制機制改革,探索構建多元化市場主體參與機制。通過稅收優惠、簡化審批流程、提供融資支持、加強創業培訓等政策措施,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參與氦氣產業鏈的投資與運營,充分發揮民營企業資源靈活、創新力強的優勢。同時,推動形成“政府引導支持+企業市場化運作”的協同發展模式,構建開放、包容、高效的氦氣產業生態,全面激發市場活力,推動氦氣產業高質量發展。通過政策引導與市場化改革相結合,逐步建立規范、透明、充滿活力的氦氣市場體系,為我國氦氣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加快挖掘氦氣產業發展新動能。當前,我國氦氣產業正不斷突破技術瓶頸,挖掘發展新動能。廣西柳鋼集團注重技術創新,2024年成功生產出99.9999%超純氦氣,打破了傳統氦氣生產技術的瓶頸,為國內高端氦氣市場提供了重要支撐。甘肅慶陽瑞海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與蘭州大學合作成立聯合實驗室,自主研發的“常溫膜分離法提氦技術”成功實現高純氦氣的量產,彌補了國內傳統提氦技術能耗高投資高的弊端,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這些成果不僅推動了我國氦氣提取技術的升級,還為氦氣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技術路徑。建議國家制定政策、出臺措施,鼓勵更多的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加快探索氦氣應用技術和場景,大力拓展市場需求,推動氦氣在新興領域的應用,形成從勘探、開發到應用的完整產業鏈,提升產業附加值,促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提升我國氦氣國際市場影響力和話語權。深化國際技術交流與合作,推動聯合開發、關鍵技術攻關和項目合作,探索全球氦氣資源供應鏈協同模式。例如,與跨國公司合作,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提升氦氣勘探、存儲和提純能力,以國際引進帶動國內產業升級。完善國際交流合作機制,對接國際氦氣標準,參與規則制定。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鼓勵企業抓住全球氦氣產業調整機遇,主動參與國際分工,打造氦氣中國品牌,奠定全球影響力基礎,推動我國成為全球氦氣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支撐力量,全面提升國際話語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