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數字時代的到來,推進鄉村治理數字化轉型,是創新鄉村治理范式、提升鄉村治理效能的重要舉措。在實現數字化鄉村治理的過程中,唯有緊扣實效、實踐、實惠三重維度,才能避免“技術至上”的空中樓閣和“穿新鞋走老路”的路徑依賴,讓數字技術真正成為鄉村發展的“金鑰匙”,推動鄉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聚焦實效,提升鄉村治理精度與速度。數字賦能鄉村治理,核心在于“實效”。鄉村治理面臨諸多復雜且具體的問題,如資源分配不均、信息傳遞不暢等,導致村務處理模式“碎片化”,數字技術必須精準發力,切實解決這些實際難題,提升治理的精準性與響應速度。要摸清鄉村實際,把準基層“脈搏”。結合網格管理和大數據技術精準掌握鄉村狀況。依據不同鄉村的資源稟賦、產業結構、發展水平等,聚焦鄉村發展中的瓶頸和短板以及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一村一策”制定鄉村數字化轉型方案,實現鄉村精準治理。拓展數字技術的應用場景,建立“互聯網+村務管理”“互聯網+矛盾調解”“互聯網+民生服務”,貫徹“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治理理念,實現“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深耕實踐,探索鄉村治理本土新模式。數字賦能鄉村治理,關鍵在于“實踐”。鄉村治理數字化轉型要緊貼鄉村實際,在落地實踐的過程中不斷調整數字化轉型的方式方法,讓數字技術真正融入到鄉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要學習其他地區的轉型經驗,并結合當地的人文環境、基礎條件、發展水平等制定適合本地的數字技術推進策略,堅持循序漸進、分層推進。另一方面,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數字賦能的本質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村民百姓,因此要注重村民數字素養的提升,針對老人開展數字培訓,村干部要聯合村內年輕人和老人“結對子”,用“新帶老”的方式幫助老人適應數字化進程,掌握數字技能,切實保證人人享受數字技術帶來的好處。
著眼實惠,釋放鄉村發展數字紅利。數字賦能鄉村治理,最終目標在于“實惠”。推動數字技術創新應用,并與鄉村特色產業深度融合,是實現鄉村產業發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的關鍵所在。借助數字技術發展數字農業、智慧農業、農村電商等,延長農業產業鏈,提升農產品經濟價值,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有效實現農民增收致富;利用數字技術豐富鄉村文化生活,打造線上文化活動平臺,讓村民能夠便捷地參與各類文化活動,滿足精神文化需求;打造數字文化站、云端圖書館等,激活鄉村文化基因……當數字技術真正轉化為增收致富的渠道、品質生活的保障、精神文化的滋養,全方位釋放數字技術的惠民紅利,才算完成從技術工具到民生福祉的質變,才能讓村民切實感受到數字時代的美好生活。
(浙江省海鹽縣望海街道青蓮寺村選調生 王旖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