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上,選調生懷揣夢想與使命,將組織重托化為“趕考路”上的鏗鏘步伐,毅然奔赴基層一線這片廣袤無垠且充滿無限可能的天地。恰似繁星點點,他們以“初心”調出赤誠底色,用“匠心”勾勒振興線條,持“恒心”暈染生態亮色。
執“初心”之筆,勾勒黨群連心“同心圓”。選調生深諳“江山就是人民”的執政密碼,不僅“駐”村更“助”村。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化身“政策翻譯官”,把晦澀的“文件話”轉譯成生動的“土方言”:在玉米地里用“一卡通”小程序幫老鄉查補貼,在村頭大槐樹下開“板凳課堂”講醫保新政,在易地搬遷安置點當“跑腿小哥”代辦不動產權證。正如“紅色引擎”激活基層治理末梢,選調生們用“鐵腳板”丈量民情,讓黨的惠民政策如春風化雨浸潤千家萬戶。作為民意的傾聽者,選調生依托“紅色根脈”資源優勢,推動“黨建+治理+服務”深度融合,通過“民情日記”精準對接群眾需求,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運“匠心”之筆,勾勒基層“金色”藍圖。基層工作絕非是粗枝大葉、一蹴而就的簡單事務。“土特產”變身“金招牌”的故事正在鄉野上演。選調生們既當“田秀才”又做“云掌柜”,在“土”字上做文章。邀請農業專家“把脈問診”,讓“老把式”種出“科技范”;開設“新農人夜校”培養直播達人,讓金華火腿、佛手茶乘著“數字翅膀”飛出深山;設計“地理標志+文創”伴手禮,讓鄉愁變成“可帶走的記憶”,打造獨具金華特色的“鄉愁經濟”。選調生用自己的“匠心”為鄉村經濟發展勾勒出一幅閃耀著希望與繁榮之光的藍圖,印證了“匠心總能點土成金”的硬道理。
秉“恒心”之筆,暈染基層“綠色”盛景。基層建設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場曠日持久的艱苦戰役。選調生們深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辯證法,堅持“綠”動更要“律”動。在“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攻堅”中,既當“河小青”巡護母親河,又做“分類導師”創新“環保積分超市”;既用創新“綠色金融”模式推出“生態貸”“碳匯貸”,又編撰方言版《村規民約》讓環保理念入心。“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在基層這片熱土上,選調生“繡花功夫”推進“微改造、精提升”,讓鄉村既有“顏值”又有“氣質”。
(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鞋塘辦事處 陳亦可 王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