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堅持黨建引領,深化拓展“黨建+產業”模式,探索提升隊伍管理能力、健全經營體系、打造產業集群、提升農民收入“四鏈同構”,以黨建促產業、以產業帶民富,實現以“黨建鏈”促進“產業鏈”。
黨建強鏈,提升“三農”管理隊伍能力。西昌市健全領導體系,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擔任“2+3”特色優勢產業鏈鏈長,抓路線、定政策、融資源、建機制。市級領導包鄉走村、鄉鎮領導包村聯戶、村級干部包組聯戶及戶戶走到。培育職業農民6000余人,打造“頭雁隊伍”。
培育鏈主,健全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西昌市建家庭農場2000余家,支持家庭農場聯動建合作社800余家,支持合作社引領發展建企業200余家。培育社會化服務組織145家、有機肥生產企業6家、冷鏈物流主體150家、果筐生產企業8家、人力資源服務公司46家,農產品經紀人2000余人。
實施鏈創,打造特色產業發展集群。西昌市加快推進種業振興行動,建成玉米種質資源庫2個、種質資源保有量1萬余份,國家級油橄欖種質資源異地保存庫1個、保存油橄欖種質資源235份;建成國家級和省級鋼鵝、建昌鴨保種場2個。開發“農小云”智慧“三農”大數據平臺,以“產品鏈”為主線、“監管鏈”為推手、“銷售鏈”為基礎、“服務鏈”為保障,搭建農產品溯源、監管、銷售、服務體系,入駐企業64家。
全面鏈農,持續提升農民增收效益。西昌市積極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利益鏈接機制,實施“保底收益+按股分紅”“土地流轉優先返聘”等利益鏈接方式,逐步形成訂單農業有“定金”、基地就業有“薪金”、土地流轉有“租金”、承包管理有“酬金”、超產分成有“獎金”的利益鏈接模式,保證農民持續穩定增收。(中共西昌市委組織部 王曉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