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成果首發 > 正文

以青年志愿服務創新推動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

【摘要】勞動教育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徑,青年志愿服務的公益性和實踐性與勞動教育的理念、目標高度契合,成為創新勞動教育的重要載體。將青年志愿服務融入勞動教育,在豐盈學生內心世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勞動觀念,強化學生自身專業技能,提升核心競爭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當下,青年志愿服務融入高校勞動教育面臨政策制度設計亟需完善、服務內容較為單一、服務方式稍顯陳舊、激勵機制尚需健全等現實問題。應完善政策制度,構建長效機制;豐富服務內容,加強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創新服務方式,構建多元化實踐場景;健全激勵機制,增強學生內生動力,從而不斷推動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青年志愿服務 勞動教育 實踐育人 青年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4.24.010

【作者簡介】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  王  超 


202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建設教育強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著眼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中,勞動教育是一項重要內容。2020年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明確提出,要“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和學生生活實際,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創新體制機制,注重教育實效,實現知行合一,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勞動教育仍面臨形式單一、內容淺顯、學生參與動力不足等困境,亟須創新實踐形式。與此同時,青年志愿服務在高校中廣泛開展,其所內含的實踐性、公益性與勞動教育的理念高度契合。因此,探索青年志愿服務融入高校勞動教育的路徑,成為新時代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

新時代青年志愿服務與勞動教育發展具有天然契合性

青年志愿服務與勞動教育均為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途徑。202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健全新時代志愿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把志愿服務作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納入學校教育教學和學生社會實踐,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增強青少年志愿服務意識”,明確了青年志愿服務作為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青年志愿服務與高校立德樹人工作融合日益成為創新勞動教育的重要載體。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青少年勞動教育,強調“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一般認為,勞動教育包含生產性勞動、服務性勞動和日常生活性勞動,生產性和日常生活性勞動的概念界定和內涵比較清晰,但服務性勞動在勞動教育探索中起步相對較晚,缺乏行之有效的探索途徑。近年來,國內部分高校以志愿服務主題活動月、服務學習教學模式和大型賽事志愿服務專項行動等方式,探索推動志愿服務融入勞動教育,推進實踐育人和思政教育工作,這些舉措對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構建高質量的教育體系起到重要作用。

青年志愿服務與勞動教育具有共同的理念和目標。青年志愿服務與勞動教育雖然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在理念和目標上有著高度的共通性。首先,兩者都強調通過實踐實現個人與社會的共同發展。志愿服務通過服務他人、奉獻社會實現自我成長,而勞動教育則通過勞動實踐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勞動精神。其次,兩者都倡導知行合一,注重通過實際行動提升青年學生的綜合素質。志愿服務通過傳遞“干中學”理念,讓學生在服務過程中學會承擔責任、與他人合作。勞動教育則通過勞動實踐幫助學生在動手過程中掌握勞動技能,感受勞動價值。最后,青年志愿服務與勞動教育都強調培育集體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志愿服務具備鮮明立德樹人價值,是帶有集體主義色彩的公共事務實踐。[1]而勞動教育旨在通過勞動實踐培養學生的勞動精神和道德品質,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和集體義利觀。兩者都以德育為根本,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素養,建立個人與社會的鏈接。

新時代青年志愿服務融入勞動教育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豐盈學生的內心世界,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勞動教育是“五育”并舉的關鍵環節,是通過勞動引導學生愛黨、愛國、愛集體、愛人,培育青年群體樹立家國情懷的重要舉措。當下,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需要引起高度關注?!?022年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數據顯示,大約21.48%的大學生可能存在抑郁風險,而45.28%的大學生可能存在焦慮風險,[2]影響心理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高校學生面臨的“無意義感”,即其由于知覺到生活無意義而產生的負面情緒體驗。青年志愿服務為高校學生感受人與人之間的關愛與互助提供了重要途徑。一方面,增強了高校學生的同理心與社會責任感。在志愿服務中,學生通過幫助困難群體、服務社會等實踐活動,感受人與人之間的溫暖與關懷,促進青年群體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更加關注社會與自然環境。志愿服務項目往往涉及城市更新、社區建設、環境保護等,大學生可以通過深入基層一線、參與社區服務,增加其對社會治理與公共服務的關注與熱愛。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勞動觀念,充分認識勞動價值。數字化時代,勞動形態正朝著多樣化、靈活化方向發展,勞動教育的觀念和方式也亟待變革。志愿服務以無償性、利他性和社會性等原則為更新勞動觀念和定義勞動形態提供了新的視角。在個體自由時間增多情況下,無酬勞動(如志愿服務、家務勞動等)在社會價值、個人成長方面發揮的作用日益顯著。通過志愿服務,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勞動并不僅是為了獲取物質報酬,更是為了培養其奉獻精神,實現個人的社會價值,促進家庭和代際和諧等。志愿服務使學生重新認識勞動的多樣性與價值,豐富了學生對勞動價值的認知,更好地發揮了勞動教育的育人功能。

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近年來,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面對的就業壓力增大,行業需求與高校人才供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供需錯位,社會對復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斷提升。對高校學生而言,需要通過多種方式提升自身的就業競爭力,強化自身職業技能和專業素養。勞動教育的目標之一是引導學生掌握勞動技能,提升專業能力,青年志愿服務成為學生提升綜合素質與就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一方面,提升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與組織能力。志愿服務項目通常涉及復雜的項目管理與協調工作,學生可以在服務過程中提升自身的組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以及項目執行力;另一方面,增強學生職業素養并積累實踐經驗。志愿服務中,學生常常能夠接觸與未來職業發展相關的領域。如醫療志愿者、教育志愿者等能夠幫助學生在服務中運用專業知識,提升與人交往、隨機應變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此外,增強學生適應力與創新能力。青年學生參與的志愿服務可能涉及服務方案制定、場景設計、多學科知識的應用與

跨學科合作,以志愿服務為主要形式的勞動教育課程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

青年志愿服務融入高校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

政策制度設計亟需完善,融合缺乏系統性。目前,大多數高校針對勞動教育所開展的服務性勞動的制度設計還處于起步階段,缺少針對勞動教育的專項規劃,尚未形成系統化的政策框架。一方面,志愿服務與勞動教育的組織體系還不夠完善。志愿服務工作大多由團委、學生工作系統主導,而勞動教育大多由教務部門統籌組織實施。另一方面,現行制度設計缺乏系統性、長期性的融合路徑。志愿服務與勞動教育常常被分割為不同的實踐模塊,勞動教育中的志愿服務多以項目制或月度活動等方式實施,二者的深度融合還有待加強。

服務內容較為單一,缺乏與專業教育的深度結合。目前,高校志愿服務項目的內容相對單一,主要集中在校園建設、社區服務、環保行動等領域,涉及較多基礎性勞動,缺乏與學生專業學習的深度結合。以大型賽事活動為主要形式的活動頻次往往較低,周期性強,與學生日常實習實踐任務聯結不緊密。勞動教育中,部分學校出現“去生活化”傾向,將勞動教育等同于課堂講授勞動知識。[3]在實踐過程中,也有部分高校將勞動教育片面等同于生產性勞動,勞動教育實踐環節與學生發展及就業創業需求關聯度較低。

服務方式稍顯陳舊,實踐場景與現實脫節。盡管高校鼓勵學生以參與志愿服務形式作為勞動教育實踐環節認證方式,但服務方式和場景設置相對簡單,往往局限于生產活動和校園清潔、食堂服務、秩序維護等有限的校內服務。這類活動雖具勞動屬性,但對真實社會需求的深度回應有待增進。此外,一些志愿服務的場景設計缺乏對新就業形態的回應。部分現有志愿服務項目未充分考慮到數字時代勞動形式和內容的變化,缺乏針對知識勞動、數字勞動等新勞動形態的探索和實踐。

激勵機制尚需健全,學生參與動機不足。盡管部分高校通過學分獎勵、榮譽稱號等方式激勵學生參與志愿服務,但激勵機制對當前學生的實際需求關注度不足。志愿服務在勞動教育實踐環節所占的比重不高,一對一服務、一對多服務難度系數較高、服務周期長,學生參與熱情不足;部分學生將志愿服務視為獲取學分的工具,因而缺乏內在動力。此外,現行激勵機制的設計多注重物質獎勵,未能有效培育和挖掘針對學生精神需求的褒獎,導致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動機趨于功利化。志愿服務的內在價值未能被充分挖掘和傳播,學生在參與中難以獲得持久的情感認同和精神價值反饋。

青年志愿服務融入高校勞動教育的措施與建議

完善政策制度,構建長效機制。為進一步發揮志愿服務在勞動教育中的思政和實踐育人屬性,高校需從優化頂層設計入手,建立系統化的政策框架,將志愿服務明確納入勞動教育的整體規劃。首先,高校應將志愿服務作為勞動教育的一部分,將其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明確其育人功能和實踐路徑。將志愿服務中“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奉獻精神、無酬勞動對家庭和社會的貢獻等思政元素提煉為專業化課程并納入勞動觀教育。其次,應建立統一的管理和協調機制,由校級部門負責統籌志愿服務與勞動教育,打破各部門和社團間的職能界限,避免碎片化管理。

豐富服務內容,加強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專業類志愿服務勞動教育實踐通過專業技能在社會場域內的應用,幫助學生通過實踐鞏固專業知識、提升實踐能力,并能有效補充現有專業化志愿者隊伍,實現個人價值與滿足社會需要的有機統一。為提升志愿服務的育人效能,高??梢愿鶕煌瑢I的特點,設計與學科背景相關的志愿服務項目納入勞動教育實踐。例如,醫學院學生可以參與醫療志愿者服務,法學院學生可以參加法律援助服務,工科專業的學生可以參與社區科普活動和智能設備維護等項目。此外,結合國家和社會發展需求,開展更多涉及新型勞動形態的志愿服務項目,如參與數字治理、智慧社區建設、科技創新等領域的服務活動,將青年志愿服務與學生創新創業結合,以增強勞動教育在數字化時代的適應性。

創新服務方式,構建多元化實踐場景。高校應根據勞動形態的變化,創新志愿服務的方式和場景設計。在服務場景上,高校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社區共建等方式,拓展服務外延。具體來說,在人群方面,可以聚焦老年人、殘疾人和特殊困難群體等重點群體,優先開展結對幫扶,在服務地點選取上可以統籌考慮城鄉基層社區、國有企事業單位等,堅持以就業環境適應為導向開展勞動實踐。此外,結合數字化時代的特征,探索服務場景創新,鼓勵學生參與線上志愿服務,利用新技術開展線上輔導、數據分析、網絡公益等遠程服務。

健全激勵機制,增強學生參與的內生動力。健全志愿服務激勵機制是激發青年群體廣泛參與志愿服務的基礎。首先,高校應通過學分轉換、評優評先等制度,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并將志愿服務經歷作為勞動教育實踐學分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其次,探索完善志愿服務時長記錄方式創新機制,將志愿服務實踐時長、思政課程和勞動教育實習實踐時長記錄匯總,逐步探索統一的志愿服務記錄平臺。鼓勵高校以時間銀行等方式創新志愿服務記錄和時長兌換,構建可持續的激勵機制。此外,應注重精神層面的激勵,可圍繞“勞動教育月”“國際志愿者日”“學雷鋒日”等開展主題活動,通過表彰優秀志愿者、開展“志愿服務故事分享會”等形式,傳播志愿服務的精神價值,為學生樹立精神榜樣,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注釋

[1]陸士楨、李澤軒:《論新時代中國特色志愿服務的新格局》,《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9年第5期。

[2]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2年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2023年。

[3]吳玉劍、王習勝:《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的困境與出路》,《廣西社會科學》,2021年第9期。



Promote College Labo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Through Innovating Youth Volunteer Services

Wang Chao

Abstract: Labor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with all-round development in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cal fitness, aesthetics, and labor capabilities. The public welfare and practicalness of youth volunteer services are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concept and goal of labor education, and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innovative labor education. Integrating youth volunteer services into labor education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enriching students' inner worlds, guiding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work concept, strengthen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enhancing students' core competitiveness. At present, the integration of youth volunteer services into college labor education faces some practical challenges, such as the urgent need to improve the policy and system design, the relatively simple service content, the slightly outdated service mode, and the need to improve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policy system and build a long-term mechanism, enrich the service content and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with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novate service methods and build diversified practice scenarios, and improve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enhance the endogenous motivation of students so as to continuously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llege labo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youth volunteer services, labor education, cultivate people with practice, youth development

[責任編輯:方進一(見習)]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 亚洲高清在线视频 |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 | 成人a影片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 尤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短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青草视频 | 国产美女一级高清免费观看 | 韩国一级毛片在线高清免费 | 在线播放精品视频 | 韩国19禁主播裸免费福利 | 嘛豆传媒的短视频动漫 | 欧美二级黄色片 | 国产精品免费播放 | 日本内谢69xxxx免费播放 | 免费毛片软件 | 男女免费高清在线爱做视频 | 免费欧洲毛片a级视频老妇女 | 一本久道在线 | 亚洲 欧美 中文 日韩专区 | 亚洲色图综合网 |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 香蕉在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2 | 综合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伦精一区二区三区 | 久草在线中文888 | 国产3级在线观看 | 成人777777| 美国一级片网站 |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 | 亚洲精品久久九九精品 | 国产网友自拍视频 | 黄色激情小视频 | 激情国产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老司 | 香港经典a毛片免费观看爽爽影院 | 国产精品13页 |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的 | 韩国一级黄色录像 | 91视频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