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新余市鐵路安全保護區內影響司機瞭望和電力線路安全的樹木需要清理,鐵路部門在渝水區境內施工時,未提前與屬地村委及當事人協商,直接砍伐樹木導致阻工及經濟補償矛盾糾紛。得知情況后,新余市渝水區護路辦組織鐵路部門、屬地鄉鎮、村委與當事人商談,反復通過電話溝通和面對面講解普及鐵路安全知識法規、情理結合,確保既維護村民的合法利益,又保障鐵路部門順利施工,促進路地、路民關系和諧暢通。
今年以來,新余市渝水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利用基層人熟、地熟、事熟等優勢,通過發動和依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堅持矛盾不上交,“路、地、警”合力聯動,促成問題快速解決。同時,利用村規民約管理,開展家庭季度鄉風文明評比,進一步約束規范,保障沿線群眾和行車安全。
“要站在當事人的角度看問題,主動擔當,依法依規、合理推進,及時與村委及當事人溝通,利于促進路地暢通。”新余市渝水區羅坊鎮綜治中心副主任、護路辦主任敖小清介紹道,“我們扎實推進平安鐵路建設,進一步增強鐵路護路聯防責任感,提升鐵路沿線廣大群眾和中小學生的愛路護路意識。”
矛盾糾紛地域合作聯心、路地聯動促解。由基層綜治中心干部承擔護路聯防工作任務,基層矛盾糾紛調解室聯動司法、教體、交通等職能部門,第一時間組織相關人員了解情況,引導當事人走正當司法程序,通過耐心細致、專業快速調解,把矛盾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針對涉事人員和地域不一的,召集相關屬地鄉鎮(辦)協商解決方案,協同鐵路公安解決沿線涉鐵治安問題,督促沿線經營業主做守法人,聯合開展鐵路安全知識宣傳和巡邏執勤,保障沿線安全。今年以來,共化解涉鐵矛盾7件,消除安全隱患46件。
“我區打造‘宗阿姨調解幫幫團’、廖運根個人命名調解室、‘1+N’模式聯動解紛、‘百事通’電訪來訪平臺等一批調解品牌,著力化解基層矛盾糾紛,有效發揮職能部門和基層自治作用,促進路地和諧暢通。”新余市渝水區護路辦負責人說道。(新余市渝水區護路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