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老年助餐服務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要內容和重要民生工程,是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支持居家社區養老、增進老年人福祉的重要舉措。今年6月,四川省大邑縣悅來鎮王崗村從“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初衷出發,在黨建引領下有效凝聚多元主體、發揮資源優勢、激發社會活力,緊貼群眾需求,聯合專業三方機構共同建設適老化“王崗村·幸福食堂”。
以食為引,助推養老難點破題
王崗村常住人口3500余人,其中60歲以上人口就達常住人口1/3以上。轄區內兩個集中安置小區更是集中了全村半數以上的老年人口,老齡人口占比大,獨居、空巢、失能、殘疾人數日漸增多。
民以食為天。在前期入戶走訪散居特困老年人、低保及低保邊緣家庭老年人、計生特殊家庭老年人及獨居、空巢、留守、失能、殘疾老年人和8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進行各類養老服務需求調查中,當地發現老年助餐服務是需求量最大的服務。
針對收集到的意見建議,王崗村利用集中安置小區的公建配套閑置房屋,積極對上申請日間照料中心提檔升級項目;同時,積極尋找專業運營三方機構,成功對接了彭州市葡萄樹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以助餐服務為特色開展助老工作。
整合資源,落實助餐服務保障
王崗村村民委員會和彭州市葡萄樹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分別圍繞人員參與與經費支持兩個部分,雙向發力助力“幸福食堂”項目建成運行。
王崗村一方面通過發布微信群消息、入戶走訪特殊困難老年人群體、召開宣講會議等形式宣傳動員本村老年人參與助餐項目,享受助餐服務。另一方面,積極動員本村離退休隊長、老黨員等群體作為志愿者以低薪甚至無薪方式加入幸福食堂的助餐志愿服務隊伍。
項目在堅持“非營利性”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可持續常態化運轉問題,收取平價餐費,而不是免費的運營模式,同時,加大上級資金補助并積極尋求社會捐助,形成了政府補貼一點(縣民政局補貼3元/人/餐)、社會捐助一點(成都愛益行公益服務中心補貼6元/人/餐)、老人自費一點(3元/人/餐)的運營模式,為每位老人提供每餐12元兩葷兩素的用餐標準。
為了讓老年人“吃得上”還“吃得好”,“王崗村·愛心食堂”在運營管理規范、食品安全把握、服務質量提升方面都做出了較大努力,堅持將規范化貫穿“幸福食堂”建設全過程,做好食材采購制作全過程監督,讓“民心工程”成為“安心工程”。嚴格落實“兩區八有”制度,有一個烹飪作業區、一個就餐區;有烹飪器具、有桌椅、有冰箱、有消毒碗柜、有留樣柜、有電視機、有空調、有專屬餐具,高標準建設“幸福食堂”。
食堂還建立了完善規范用人制度,聘請專職廚師及服務工人負責后廚工作,志愿服務隊員排班協助食堂工作。每日菜品由專人逐一采樣,每份取樣100克,分別盛放于消毒后的餐具中,密封后存儲在單獨冰箱里,做到菜品留樣可追溯。食堂積極建立問題收集整改臺賬,進行常態化的服務質量監測。
成效推廣,多元提升養老服務
建成的“幸福食堂”位于王崗村大悅名居小區日間照料中心一樓,總面積540㎡,惠及全鎮15個村(社區)5類老齡村居民。目前,食堂開餐持續每天服務50名老年人。
據悉,下一步,王崗村將持續聚焦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服務目標,積極利用各類資源,靈活設置養老服務“微空間”,添加更多健身類、康復類、休閑類活動器材;完善衛生室、理發室、農家書屋、綜合活動室等功能性場所,為村居民提供集飲食、娛樂、學習、醫療等為一體的村級養老服務綜合體。
未來,王崗村還將積極考慮在食堂周邊增設“綠色菜園”,用于種植瓜果蔬菜,自種自收、自產自用,既可降低經營成本,又能確保菜品新鮮。當地通過探索建設具有鄉村特色、符合悅來實際的養老服務模式,努力提升鎮域老年人及其家庭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王志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