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興應邀參加由北京師范大學主辦的“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走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之路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并對“地方及企業參與鄉村振興經驗及案例分享”這個環節進行點評,感到十分榮幸。剛才,來自地方及企業的五位嘉賓,圍繞如何聚力打造西部鄉村振興新樣板,深化農村牧區“三變”改革、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以及駐村第一書記的困惑與思考,金融如何助推鄉村振興、提升農業價值等,分享了他們各自參與鄉村振興的實踐經驗,讓我們受益匪淺,也深受啟發。五位嘉賓的演講,有舉措、有亮點、有探索、有實踐、有創新,也有思考,應該說,他們的發言,為我們下一步如何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走農業農村現代化之路,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他們的實踐經驗很有價值,也值得總結與推廣。這些年來,我們人民論壇調研組也經常深入到全國各地,調研基層鄉村振興有關實踐案例。下面,我結合五位嘉賓的發言和調研了解的情況,從理論與實踐層面,簡要談談對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走中國式農村農業現代化之路的幾點淺顯認識。
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農業農村現代化。從我國農業農村發展歷程以及取得的重大成功實踐來看,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應該是堅持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自立自強目標的、是以不斷完善農村土地制度為根基的、是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為根本前提的、是以千方百計保護農民利益為中心的、是城鄉一體化與共同富裕的、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可持續發展的農業農村現代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取得歷史性巨變,糧食生產能力穩定在6.5億噸以上,農業良種率達到96%以上,高標準農田占耕地的50%,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1%,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2%,農業新型經營主體不斷壯大,農業社會化服務不斷強化,農業農村政策體系不斷完善。但對標國際發達水平尚有不少短板與差距。因此,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創新引領農業高水平自立自強,以創新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以創新推動農業綠色發展,以創新支撐鄉村全面振興。
創新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五位嘉賓的演講告訴我們,在實踐中要強化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正確處理好五個重要關系:一是鄉村產業振興要處理好“強優”與“培新”的關系。做大做強已有傳統優勢特色產業,因地制宜地引入和培育適合當地的新產業新業態。二是鄉村生態振興要把握好“保護”與“建設”的關系。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保護優先、因村制宜、量力而行,構建一個保護住綠水青山、留得住鄉情、體驗到鄉土健康優美的現代村落生態系統。三是鄉村人才振興要把握好“愿意去”和“留得住”的關系。要從制度上下功夫進行重大改革,既要推動人才愿意去鄉村,更要注重人才留得住、用得上,強化鄉村專業化人才培養和專門化培訓力度。四是鄉村文化振興是要處理好“守正”與“創新”的關系。保護好、發揮好優秀的鄉村文化瑰寶,積極發展優質健康新型鄉村文化載體,引導農民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五是鄉村組織振興要把握好“強基礎”和“添活力”的關系。打造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以及制度完善、充滿活力、農民信任的鄉村治理組織新體系。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還需要準確理解把握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共同富裕之路、質量興農之路、鄉村綠色發展之路、鄉村文化興盛之路、鄉村善治之路的深刻內涵,要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和多元化食物供給;提升農民生產經營能力和就業水平,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引領農民逐步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統籌推進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積極發展綠色農業,強化資源保護與節約利用,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
總而言之,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走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之路,還要在“穩、強、美、優、牢”五個字上下功夫:一是糧食要“穩”,扎實抓好農業生產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全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切實護好“米袋子”、拎穩“菜籃子”;二是農業要“強”,全力拓展農業增值增效空間,不斷提高現代農業體系的韌性和穩定性;三是農村要“美”,堅持“先規劃、后建設,先設計、后施工”,因地制宜發掘村莊地域特點、人文特色,多謀劃一些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項目,全面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四是民生要“優”,加速農村產業引進、資金引入、資源盤活,打造要素高效配置支撐體系,重點圍繞“一老一小”,推動教育、醫療等優質資源向農村傾斜;五是基礎要“牢”,堅持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不斷擴大農村黨組織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選優配強農村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全力打造高素質專業化“三農”干部隊伍,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有力保障。
我覺得,五位嘉賓的演講,不僅給我們帶來了感悟,也深化了我們對這次研討會的主題深刻理解。謝謝大家!
(作者:陶建群,系資深媒體評論員、人民日報社《國家治理》雜志社副總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