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集體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村集體經濟發展好了,才能更好地完善基礎設施、改善村容村貌、提高村民待遇,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才有可能變成現實。
古署村位于山西省翼城縣城西北10公里的崇山山脈支脈北蜀山下,因春秋時期“華夏霸主”晉文公曾在此修筑避暑城而得名。村域面積約10平方公里,耕種土地3000余畝,全村共280戶,戶籍人口1035人,2021年集體經濟收入12.5萬元,2022年集體經濟收入達到32萬元。
組織“帶路” 錨定發展方向
古署村堅持支部引領一面旗,支村“兩委”立足本地資源稟賦,順應群眾發展意愿,緊跟政策導向,組織黨員、村民代表多次研討,分析本村集體經濟發展中存在問題,深入研究產業發展方向,最終確定把發展鄉村生態旅游作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新突破口。在此基礎上,緊跟政策風向,將“土地托管+壯大集體經濟”“清化收”專項行動列為書記踐諾臺賬前兩項最重要承諾事項。
干群“開路” 聚集發展合力
“兩委”干部、支部黨員盡銳出戰,在土地托管、“清化收”專項行動開展過程中,面對集體經濟增收“大考”,一路探索,一路趕考,最終交上了滿意答卷。
“土地托管+壯大集體經濟”方面,干群合力過“三關”。
老百姓的“顧慮關”。動員會召開后,黨員、小隊長、工作專班挨家挨戶宣傳土地全程托管的好處。村“兩委”邀請新翔豐公司員工來村里召開培訓會,充分宣傳土地托管政策。通過了老百姓的“顧慮關”。
土地托管的“服務關”。在召集黨員、“兩委”干部多次商議后,確定了與山西新翔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開展技術合作,與翼城縣培祥農機專業合作社開展農機服務合作的方案,并吸納整合了周邊村17個農機手,擁有了全流程托管的技術條件,解決了土地托管的“服務關”。
土地托管的“收入關”。村集體托管回土地528.8畝。其中集體自營216畝,全部完成玉米大豆復合種植。另外312.8畝村集體與8家種植大戶商議達成“入股+分紅”模式合作協議,目前已經全部種植復播玉米。預計今年秋收后可為集體增收10萬元。解決了土地托管的“收入關”。
“清化收”專項行動工作方面,多措并舉增厚家底。
專班上馬,摸清家底。古署村“清化收”工作專班通過摸排走訪、實地測量,“以地找人”“以人找地”,抽絲剝繭,全面清查摸底。專班共排查合同25份,不規范合同5份。需新簽合同64份,涉及村集體機動地283畝,企業4家。
鄉賢出面,發動群眾。古署村吸納老黨員、老干部等鄉賢加入隊伍,主動參與合同議事,為合同認定、簽訂工作建言獻策,并與群眾在“拉家常”中講政策、講法律、講道理,講明不規范合同的利害關系,引導村民轉變觀念,主動參與“清化收”工作。
法律靠前,規范推進。古署村堅持“依法依規”貫穿始終,邀請專業律師為“清化收”工作保駕護航,并通過“四議兩公開”程序,確定了集體土地發包價格。截至當前,古署村農村集體資產“清化收”專項工作已經全面結束,完成合同規范簽訂77份,增加集體收入17.4萬元,化解債務8.5萬元,甩掉了“歷史包袱”,實現了“輕裝上陣”。
產業鋪路 蹚出發展新路
古署村深挖資源稟賦,充分挖掘和融入晉文公歷史文化元素,讓富有歷史底蘊的古老村落煥發出勃勃生機,推進文化旅游、休閑觀光新業態,探索以游興業的路子。
豐富視覺體驗。古署村2022年完成了森林鄉村建設,種植2000株雪松、白皮松、百日紅、冬青球,2000畝連翹,村域內森林覆蓋率達到20%以上。2015年投資30萬維修五中池。2019年投資5萬建池內音樂噴泉一座,并完善了其他娛樂設施。
挖掘文化體驗。充分挖掘晉文公避暑文化、晉文公與晉國將軍閻沒在此流傳的典故。每年開展晉文公避暑文化節,鄰縣人慕名而來。
促進集體增收。今年古署村開展文化旅游節,吸引游客3000余人,帶動周邊村民就業30余人。通過出租小船、出租攤位等為集體增收0.5萬元,走出了探索發展鄉村旅游文旅融合的第一步。
產業興了,腰包鼓了,集體經濟壯大了。2023年,古署村將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蹄疾步穩,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中共翼城縣委組織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