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四川省大竹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從頂層設計作出“1245”總體部署,聚焦“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堅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作為鄉村振興工作的頭等大事,把實現有效銜接鄉村振興作為最緊迫的任務,強化作風能力建設,努力推動全縣鄉村振興工作邁上新臺階。
強化責任凝聚合力,多措并舉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
齊抓共管強責任,凝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強大合力。持續運用好脫貧攻堅期間形成的領導體系、責任體系,不斷加強組織體系建設,健全完善縣級領導掛包聯系重點工作和縣級部門(單位)定點幫扶工作機制,與“十四五”規劃相銜接,持續有力抓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各項工作。一是調整優化幫扶單位。進一步優化調整了全縣67個脫貧村和28個四類村幫扶單位,形成31個縣級領導、8個市級幫扶單位和103個縣級幫扶單位對全縣31個鄉鎮(街道)脫貧村和四類村全覆蓋的幫扶格局。二是充實調整幫扶責任人。在原有的定點幫扶基礎上,調整因退休、調離、省市部門幫扶重點調整等情況出現幫扶責任人空缺情況,人均幫扶4戶,達到對脫貧戶和監測戶的全覆蓋。三是“三條鐵律”選優派強。突出高素質選派、高標準管理、高質量保障,輪換后全縣駐村幫扶力量平均年齡較輪換前下降4歲,本科及以上學歷較輪換前提升13.7%,人員素質穩步提高。
多措并舉防返貧,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一是加強隊伍建設。統籌安排鄉村兩級干部、駐村工作隊(組)員擔任防返貧監測員和監測對象聯系人,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監測體系,對所有農村戶籍人口進行排查,確保“無死角”。二是加強集中排查。召開防止返貧監測幫扶集中排查工作動員會議,明確各級責任分工,全面落實落細各項工作。對所有農戶采取“看”生活狀況、“問”政策落實、“算”家庭收入等方式開展全面排查。三是加強信息比對。圍繞防返貧致貧風險線索,加強和行業部門數據共享、數據比對、信息監測等工作,通過部門間數據共享、情況交換,構建防返貧數據共享網絡,對全國防返貧監測信息系統基礎信息數據進行核實核準。四是加強幫扶舉措。安排監測戶產業發展資金250萬元,提升財政銜接補助資金使用效益,實現監測幫扶對象穩定增收;設立防返貧監測基金300萬元,防范化解防返貧監測對象返貧致貧風險,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進一步加大幫扶救助力度。
鞏固拓展脫貧成果,以有效的保障體系推動鄉村振興落地見效
第一,靶向施策提質效,構建系統完備的多層次保障體系。一是強化居民收入保障。持續抓好防返貧致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預警,脫貧戶和防止返貧監測戶人均純收入不斷增長,從2020年底的9132元提高到目前的10924元,增長19.62%。二是強化義務教育保障。全面落實各項資助政策,全縣義務教育階段無一人因貧失學輟學。三是強化醫療衛生保障。對監測對象、低保對象在過渡期內給予定額資助,對其參加2022年、2023年、2024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費用,將按照個人繳費標準的75%、50%、25%進行保障。四是強化住房安全保障。全面排查受災群眾返貧致貧風險,按識別程序納入監測,做到“應納盡納”“應扶盡扶”。五是強化飲水安全保障。著力完善全縣農村供水保障體系,鞏固和拓展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成果。六是強化政策兜底保障。對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通過產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已脫貧人口,做到應保盡保、應兜盡兜。七是強化就業扶持保障。通過扶貧車間、龍頭企業、公益崗位等渠道,重點幫助脫貧戶、監測戶就近就地就業,同時引導和鼓勵脫貧勞動力(監測幫扶對象)外出就業,實現“就業一人、幫扶一戶”目標。八是強化易地搬遷成效。優先支持安置區配套設施和遷出區基礎設施建設,科學規劃易地扶貧搬遷后續發展項目。大力實施產業帶動、公益崗位助力等行動,目前,全縣脫貧人口務工總人數33532人。
第二,點面結合固成果,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一是抓實產業幫扶。按照“建基地、創品牌、搞加工”思路,加強龍頭企業和產業基地培育,做大做強竹、苧麻、糯稻、香椿、白茶和小龍蝦、金槐等“5+N”特色農業名片,鼓勵有條件的監測幫扶對象自主發展到戶產業增收項目,穩定增加監測幫扶對象收入。二是抓實項目建設。立足資源稟賦,謀劃實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項目,繼續用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政策性支出、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發展、“雨露計劃”等政策性項目,精準到村、受益到戶,以項目催生融合、助推振興。三是抓實基礎建設。持續加大對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扎實抓好鄉“三有”、村“五有”基礎設施達標運行管護,鄉鎮中心校、衛生院、便民服務中心能夠有效滿足群眾需要。四是抓實鄉村治理。因地制宜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有效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扎實推進“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全面查清核實農村集體三資,分類盤活農村集體閑置資產;高標準推進縣域內片區劃分工作,加快構建“1+5”縣域發展格局。
第三,聚焦目標補短板,全力以赴確保有效銜接工作高質高效。一是不講條件快行動。立即召開反饋問題整改會,對反饋的所有問題照單全收。先后組織召開整改工作調度會、推進會4次,對國家、省級交叉考核和第三方評估三個層次四類69個問題,明確了整改任務,提出了整改要求和整改時限。二是碰真逗硬堅決改。對照反饋問題內容,認真梳理了問題清單,制定整改方案,建立整改臺賬,明確整改牽頭部門和責任單位,明確整改時限,印制40份整改責任交辦單,以“清單制+責任制”,推動整改工作的落實。截至目前,自查發現問題2個,已全部整改;交賬問題14個,現已完成整改問題12個,正在整改問題2個。三是舉一反三保質量。各鄉鎮(街道)均嚴格按照責任分工落實整改,對照問題舉一反三、自查自糾,對照交賬問題落實整改責任人跟蹤督查整改。在整個整改過程中,大竹鄉村振興局對整改問題適時進行“回頭看”,做到整改一個、銷號一個,確保問題整改徹底到位、不留尾巴和死角,確保問題整改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