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為中國共產黨組織系統中的基層力量,是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力量和重要抓手,要發揮好其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頭雁效應”。在當前農村人財物仍將長期外流和內生秩序不足的情況下,切實有效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頭雁效應”,是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需要重點關注的課題。為此,要從制度配置、機制建設、意見領袖、支持平臺等方面構建農村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頭雁效應”的路徑,完善和發展好農村基層黨建,為有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支撐。
【關鍵詞】基層黨組織 “頭雁效應” 農村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黨的農村基層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在農村發展和鄉村振興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農民職業分化趨勢、農村“空心化”現象、農業發展瓶頸、農村社會治理困境等出現,考驗著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領導力和戰斗力,發揮“頭雁效應”的難度不斷加大。為此,要從制度配置、機制建設、意見領袖、支持平臺等方面構建農村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頭雁效應”的路徑,完善和發展好農村基層黨建,為有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支撐。
制度配置是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頭雁效應”的外生動力
要堅持和完善黨對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探索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頭雁效應”的制度配置。這種制度配置包括責任制度、獎懲制度和培養制度等。具體而言,一是要建立農村基層黨組織議事、選舉、宣講、學習等重要黨組織活動的獎懲制度,對于不能勝任的基層黨員干部堅決撤換,對違法亂紀的黨員干部堅決予以懲處。二是要建立農村基層黨組織后備力量補充責任清單,將及時吸收優秀的農村青年加入黨組織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和政治責任予以固定下來,為營造農村基層黨組織隊伍良好的政治生態提供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三是要采取理論學習、業務培訓、社會考察等多種方式,聚合農村技術能手、發家致富帶頭人、具有一定知識水平的農民、新型農民工等不同群體的有效合力,形成有效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培養制度。四是要采用引進和自我培養的模式,進一步完善農村人才造血制度。通過大力培養農村產業經濟發展和農村治理中缺乏的專業人才,特別是借助“三支一扶”、定向培養、選拔任職、高薪聘請等政策舉措,形成穩定的留得住、回得來的人才機制,進一步壯大農村人才隊伍規模、優化農村人才隊伍結構,為農村基層黨組織隊伍提供源源不斷的外生動力。
機制建設是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頭雁效應”的內在保障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市場經濟的縱深發展,農村“空心化”現象正在不斷加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社會嵌入性能力逐步退化,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供需鏈接開始發生斷裂。為此,一是要創新農村基層黨建的工作機制。要創新農村基層黨組織工作和運行模式,建立縱向垂直指令式的網格化管理機制,掌握農村經濟社會生活的主動權。當然,創新農村基層黨組織管理機制也是確保農村良性發展的重要一環,不能習慣單純的“就地取材”“和本村人當本村官”的舊有思維,要大膽啟用流動黨員中的優秀代表,輔以業務培訓、技術培訓、實操培訓等,不斷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和黨員的視野、修養與技能,進而增強黨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二是要建立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組織機制。農村基層黨組織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起權威和領導作用,是帶領農村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滿足農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政治力量。三是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服務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機制。要引導農村黨員干部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和短期發展目標,牢固樹立為民服務、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大局觀和創新意識,建立可復制、可操作的制度范本,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指明方向,提升農村黨組織服務農村經濟的能力,增強農村經濟的競爭力。
意見領袖是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頭雁效應”的引導力量
要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意見領袖”隊伍的建設,提升村支書、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的政治和經濟素養,推廣農村發家致富能人的成功模式,鼓勵外出致富能人返鄉創業,培育農村年輕后備力量等,形成“意見領袖”隊伍的梯次建設,發揮帶動和輻射效應。要做好對入黨積極分子、致富能手、農村管理者、新型職業農民、大學生、農村教師、醫生等在農民群體中具有較高思想覺悟、較高知識水平、較高素質修養的群體的支持。具體而言,一是要吸納農村意見領袖加入基層黨組織管理的整體框架,建立溝通聯系機制,及時傳遞最新資訊,了解思想意見動態,尋求人本關懷,使其在心理上、情感上與黨組織保持一致,儲備發生社會風險時增加穩定性力量的資源。二是要培育樹立帶頭致富的“新農民”典型,推動創新農村土地流轉模式,保障農民可持續經營使用土地的穩定性,通過政策、資金、技術和信息扶持,提高農民生產生活的技術性,服務好規模經營耕種土地的群體,增強農民對農村黨組織的支持。三是經常性組織農村意見領袖的學習與進修,以接地氣的方式進行解讀、宣講黨的大政方針、農村農業政策、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百姓關注話題等,使農村意見領袖先知先行,提高他們運用理論看待、審視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發揮維護農村社會秩序與穩定的重要力量的作用。
支持平臺是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頭雁效應”的嵌入載體
從社會學角度看,農村基層黨組織與鄉村振興戰略是兩種事物,如何將這兩種事物之間的內在關聯性和融合性通過社會支持系統建構起來,是一種社會嵌入。這種社會嵌入對于農村基層黨組織而言,就是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有效深入戰略內在,成為引領戰略具體實施的核心以及組織協調戰略實施的內在動力。當然,社會嵌入不是農村基層黨組織個人表演的獨角戲,需要農村各個系統的參與和支持。農村各個系統的主動性、自覺性和基礎性就顯得異常重要,也直接決定著參與的廣度、深度和效度。所以,為了提升參與的質量,必須建立多維度的社會支持平臺,實現有效嵌入,而互聯網、合作社、民間組織等載體則是典型的支持平臺。一是要借助中央和地方媒體,以及微信、微博、QQ等媒介,開展信息咨詢、技術服務、生活幫扶、產業對接、產品銷售等一條龍服務,為提高農村生產生活質量提供信息化服務,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在人民群眾中的民意基礎。二是要結合本地農業發展特色和產業基礎,引進培養農業合作社的成功范例,培育附加值較高的農業產品,進而切實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三是要借助涉農民間組織的力量,對于農村、農業和農民的生產生活進行全面診斷、幫扶和推廣,提高全社會的關注度和支持率,提升農民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參與感和成就感。四是要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打造融媒體教育平臺,貼近農民生活,立足政治教育和宣傳教育的社會功能,以微視頻、抖音、戲曲、歌舞、報刊雜志等柔性化、生活化、平民化和多樣化形式,打造適應農民生活需要的價值話語體系,從輿論輿情方面為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頭雁效應”保駕護航。
總的來說,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為中國共產黨組織系統中的基層力量,是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力量和重要抓手,要發揮好其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頭雁效應”。在當前農村人財物仍將長期外流和內生秩序不足的情況下,切實有效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頭雁效應”,是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需要重點關注的課題。
(作者為河南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頭雁效應’研究”(項目批準號:19YJC710031)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王曉榮:《農村基層黨組織邊緣化及其權威重建》,《理論探索》,2014年第5期。
②王樂新:《用先進典型激發基層組織活力》,《紅旗文稿》,2017年第20期。
③高連輝:《農村土地整治沖突中農民“意見領袖”的產生機理分析——基于“智豬博弈”模型的啟示》,《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年第14期。
④吳成林:《鄉村振興與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提升》,《長白學刊》,2019年第1期。
責編/于洪清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