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導 李曉嘉
近期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二季度經濟增長明顯好于預期,三大攻堅戰扎實推進,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明顯加快,改革開放繼續深化,人民生活得到有力保障。當前,隨著經濟水平提高、社會分工細化、互聯網技術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轉變,“代經濟”逐步進入到人們的視野中,成為一種時髦的經濟現象,一定程度上也迎合了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代經濟”可以為人們提供方便快捷的生活、創造就業機會、提高社會效率,進而助推國內經濟恢復循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可以說,“代經濟”已成為新的經濟“風口”,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代經濟”現象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經濟發展與社會分工的必然產物。“代經濟”發展迅速,涉及的行業類型、服務種類越來越多,而這與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互聯網可以將不同地方、不同需求的人迅速連接在一起(用戶可以在平臺上發送服務請求,也可以通過平臺接收服務要求,雙方能夠進行直接溝通和在線支付),為“代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也有人稱“代經濟”為“懶人經濟”,原因是它的出現基于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當然,“代經濟”也不完全是“懶人經濟”。因為當前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生活壓力變大,很多事情就算有心也無力親為。在這種情況下,“代經濟”的出現無疑讓日常生活更便捷,讓許多人從煩瑣的小事中解脫出來。
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3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明確指出要“積極探索線上服務新模式,激活消費新市場”。“代經濟”作為一種新經濟模式,打破了慣性思維模式,突破了傳統機制限制,在提高人們生活質量、滿足多樣化社會需求的同時,也促進了新職業的產生。在疫情期間,基于防控的要求,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大量減少,為“代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從某種程度上講,疫情也在倒逼消費習慣的形成,多種“代經濟”形式在疫情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外賣”為餐飲行業的持續運營提供保障,“代擼貓”“代出游”滿足了被迫居家人們的精神需求,“代采購”實現了滿足消費需求和減少人群聚集的雙重目標。可以說,“代經濟”展現出了強大活力與韌性,對保障人民生活和復蘇社會經濟具有重要作用。
但需要警惕的是,“代經濟”也會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產生不利影響。促進“代經濟”合理有序發展,還需要政府、企業以及消費者三方的共同努力。
對于政府而言,一方面,應注重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政府應盡快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明確委托人和受托人的責任與義務,規定可以進行代理的行為,避免有人鉆法律的空子。一旦出現違法行為,應規定懲處措施,避免亂象泛濫。另一方面,應加大對網絡平臺的監管力度。可以通過罰款、約談等措施,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代經濟”合理有序發展。
對于提供服務的企業而言,應抓住契機,加強平臺建設,為行業發展提供保障。首先,要保證服務質量,堅持標準化。服務標準化是促進“代經濟”發展的關鍵。因此,應把服務標準化作為前提,以此獲得消費者的認可。網絡平臺需要建立標準的服務流程,包括預約、服務、反饋等。同時,應建立嚴格的質量監控機制,包括錄像記錄、服務要求等。可以探索運用最新科學技術對服務進行定位、監控、追蹤等,全面把控整個交易流程,提高交易的透明度;可以提供透明化的服務過程以及相關的保險制度,讓消費者能夠放心地選擇服務;可以建立相應的平臺定價機制以及售后反饋機制,最大程度地保障服務者以及消費者的權益。其次,應加強對服務人員的培訓,建立準入標準。服務人員既是“代經濟”發展的核心,也是風險與問題的高發點。加之目前的新興“代經濟”服務多不是由商家統一提供的,而是由個人自愿注冊的,因此,應制定嚴格的準入標準,對進入平臺的服務類型和服務人員進行甄選,建立服務供給者信用水平考察考核體系,避免出現問題。可以對消費者和服務者進行實名認證,確保交易安全。最后,應注重建立完善維護平臺用戶信息的安全機制。應強化用戶信息保護意識,防止出現信息泄露等問題。
對于消費者個人而言,要擺正對待“代經濟”的態度。基于合理的需求,可以享受這種新商業模式提供的服務,提高自身的生活質量。但享受“代經濟”提供的服務時,應講求適時適度,不可事事都委托他人。首先,應根據自身的實際需要,制定合理的消費計劃,切勿盲目跟風、盲目消費。尤其不可因貪一時之快,進行違背公序良俗、違反法律法規的服務交易。其次,在選擇服務商家時要慎重,最好選擇有較高知名度的商家以及平臺。對于私人提供的服務,應通過多種渠道進行核實,不要輕易相信對方提供的信息,也不要輕易泄露自身的信息。
正如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的,“電商網購、在線服務等新業態在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要繼續出臺支持政策,全面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當前我國經濟已經呈現出穩步復蘇的跡象,未來在政府、企業以及消費者的共同努力下,“代經濟”必將打破固有思維限制,形成發展新優勢,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李菊對此文亦有重要貢獻)
原文責編/孫渴
中國經濟大家談系列稿件
經濟大家談 | 無接觸經濟有望成為中國經濟未來的一個長期風口
經濟大家談 | 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基本判斷(之一)
經濟大家談 | 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基本判斷(之二)
經濟大家談 | 堅定用新發展理念引領“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經濟大家談 | 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是新時代對外開放思想的偉大踐行
經濟大家談 | 進一步釋放“新消費”潛力,促進國內經濟大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