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要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必須注重人才這一主體要素,即發揮科研人員的創新主體作用。當前,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面臨著三個難題,即政策落地難、成果轉化難、收益分配難。破解這些難題,需要著力做好工匠精神的長遠打造、科研基層的系統打造、示范效應的典范打造。
【關鍵詞】科研人員 創新活力 工匠精神 【中圖分類號】G316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現需要人才的保證,需要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
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需破解三個“難題”
第一,破解政策落地難題。健全完善科研相關政策體制機制固然重要,但使政策真正落地才是重中之重,這也是政策實施應然之目的?,F階段,政策落地難依然制約著科研人員創造力的發揮。首先,一些科研人員因為專注技術而忽視政策,缺乏政策信息獲取的主動性。信息的不對稱,導致政策效力大幅度降低。其次,政策本身執行力度不夠,公信力下降。如果缺乏相應的激勵政策,必然會影響科研人員的創新積極性。最后,一些地方性政策與法律法規有沖突,導致政策推行受到阻礙。
第二,破解成果轉化難題。多年來,雖然我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但仍存在三個難題亟需破解。一是科研定位不精準,市場應用率較低。典型表現是:一些科研人員在確定項目的過程中,缺乏對市場的深入調研,不能很好地契合市場的迫切需求,偏重理論、忽視實踐,出現了“成果即實驗報告”的現象。忽視實際需求的研究必然會被市場拋棄,因此,企業對其研究失去了投資的興趣,研究隨即變成了一紙空文。二是科研人員缺乏創新主動性。一些科研人員對成果敝帚自珍,缺乏轉化主動性,不能以開放的心態對待,導致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閣。三是缺乏有效橋梁,資本與技術結合程度不夠。現存的一個基本模式是:科研人員尋找項目——進行研究——聯系企業進行轉化。這個模式單向性特征較為明顯,如果科研人員有良好的市場調研作為基礎,則可能會產生良好的效果;如果沒有良好的調研作為基礎,則可能會面臨困境。因此,要想真正實現科研成果轉化,必須要提高科研人員的成果轉化意識以及市場化意識,將科研與市場緊密結合起來;要推進創新平臺建設,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堅實基礎;要不斷完善傳統產業鏈條,以優勢產業帶動科技成果轉化。
第三,破解收益分配難題。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探索賦予科研人員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擴大科研機構和高??蒲凶灾鳈啵倪M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深化科技成果權益管理改革”“改革科技管理制度,科研項目績效評價要加快從重過程向重結果轉變。賦予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和技術路線決策權。對承擔重大科技攻關任務的科研人員,采取靈活的薪酬制度和獎勵措施”。事實上,收益分配難題就是科技成果所有權屬于誰以及收益如何分配的問題。當前,雖然有關政策法規明確了科研成果的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但有關科技成果所有權分配的規定依然還不明晰,影響著科研成果收益分配,制約著科研人員創新創造活力的提升。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優化單位收益和個人收益的比例,減少實際分配中的不協調、不配套情況;要在制度保護、權利歸屬、審批環節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以科技成果轉化收益權為政策突破口,促進技術資本化,明確科技成果完成人權益,讓科研人員以自己的發明創造合理、合法富起來。
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需著力做好三個“打造”
第一,工匠精神的長遠打造。創新需要激情,創新需要活力,創新需要精神??蒲腥藛T的創新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精神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即工匠精神的打造。工匠精神是指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這與科學研究的目的不謀而合。因此,工匠精神是創新精神的基石,只有對自己的產品或成果精雕細琢、精益求精,才能不斷實現創新發展。打造工匠精神,必須要在長遠性上下功夫:一要注重工匠精神的延續,使其成為科研人員秉持的工作態度;二要打造有利于工匠精神發展的長遠機制環境,包括政策環境、機制環境等。要在保證科研人員創新主體地位的基礎上,破除傳統思想觀念障礙,形成尊重個性、寬容失敗的創新氛圍,促進工匠精神的健康發展。
第二,注重基層的系統打造?;A不牢,地動山搖。當前,基層科技工作存在著體制機制不健全、資源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不強等問題,動搖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的基礎。因此,應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從人才引進、科研投入等角度加強基層科研體制機制建設,為基層科研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二是進一步加強優秀科研人員下基層開展創新創業工作的力度,為基層科研工作注入鮮活血液,引領其快速發展。三是加強基層科研人員的培訓力度,促使其轉變思維,更新知識儲備,開闊視野??傊?,基層一線科研人員是推動整體科研工作發展進步的重要力量,沒有基層的發展,創新也就失去了發育的土壤。人盡其才則百事興,科研人員的創新不僅是尖端人才的創新,而是整個人才隊伍的結構性創新。只有重視基層創新工作、激發基層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夯實人才基礎,才能推動科技創新事業的不斷發展。
第三,示范效應的典范打造。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能轉“不信”為“堅信”,進而促使人們堅定不移地效仿學習。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需要發揮榜樣的作用,因此,我們應樹立創新典范,及時褒獎有突出貢獻的科研人員,并加大成功案例宣傳。同時,要尊重科研人員以及其成果,滿足其合理的利益需求,激發其比拼趕超的信心和決心,變被動的“要我研”為主動的“我要研”。
長期以來,黨和國家一直非常重視科技創新的作用,出臺了很多政策措施支持鼓勵科技發展。但由于社會變遷的加速,很多體制機制沒有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再加之外來不良文化的沖擊,導致科研人員隊伍出現了一些問題,影響了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需著力做好工匠精神的長遠打造、科研基層的系統打造、示范效應的典范打造三個重點工程。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寶貴的,一切創新成果都是人做出來的。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全部科技史都證明,誰擁有了一流創新人才、擁有了一流科學家,誰就能在科技創新中占據優勢”。因此,我們要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著力夯實創新發展人才基礎。科研人員應順勢而為,努力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重創新、出實招、見實效,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作者分別為河北行政學院法學與政治學教研部副研究員;河北行政學院法學與政治學教研部講師)
【注:本文系河北省科技計劃項目“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研究”(項目編號:17457693D)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馬順彬、馬斌:《關于鼓勵科研人員創新創業政策梳理》,《大眾科技》,2016年第8期。
②楊宗軍、王作燕:《新時期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的幾個現象及思考》,《科技創業月刊》,2017年第1期。
③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責編/孫渴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