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南京財經大學教授 周紹東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首要任務是認識和把握這一體系的“核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執政,就是要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持續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改善人民生活……這就點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核心。”這一重要論述為我們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立論基礎和實踐要求指明了方向。
任何科學理論體系都有其立論基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必須社會地、歷史地把握人的經濟本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繼承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對人的經濟本性的認識,同時又取得了重大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不否認個人利益和物質需求的存在及其意義,但同時又超越了西方經濟學的“經濟人”假設。針對人的經濟本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即人不同于物,卻與物結為一體;人以自我為中心,卻又只能在他物、他人中去實現自我。”這就把人的經濟本性界定為既追求個人利益又顧及社會利益的復合體,也就是“能動的社會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把“能動的社會人”作為立論基礎,“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就必然成為最根本的實踐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堅定不移地把發展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核心,對我們的理論認識和實踐行動提出了四個方面的要求:在發展思想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制度基礎上,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在體制設計上,把市場和政府作用有機結合起來,在政策謀劃上,推動供給和需求的協調發展。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理論上把“能動的社會人”作為核心命題,就要求在實踐中促進全體人民而不是部分人的發展,推動人的全面發展而不是片面發展。目前,我國還有六千多萬貧困人口,一千八百萬左右的城鎮低保人口,有一億三千萬左右的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兩億多的進城務工人員。我們要堅持共享發展,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針對特定人群面臨的特定困難,要想方設法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保證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全面發展的方向穩步前進。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公有制經濟控制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部門,提供基礎設施配套、公共服務和戰略性高新技術,能夠有效地保護和發展“社會人”的整體利益。與此同時,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通過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調動各類經濟主體的主觀能動性,能夠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競爭性的市場環境,積極有效地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升級。
把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有機結合起來。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核心之道就是要激發市場蘊藏的活力,而這種活力最主要地體現在人的主觀能動性上。只有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市場機制的靈活性和激勵功能才能充分顯現出來。但與此同時,又不能僅僅依靠市場機制激發人的主觀能動性,而是要在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基礎上,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糾正“經濟人”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造成的市場失靈,維護公平正義和社會穩定,實現“社會人”的整體利益要求。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推動供給和需求的協調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是從供給和生產的角度促進發展,但不僅僅局限在供給側,而是要統籌協調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通過夯實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基礎,理順市場與政府的關系,進一步提升供給質量,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