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漢能創始人李河君
近期,美國政府確認通過“201”法案,將對光伏電池片組件額外征收30%關稅,每年遞減5%,即2018-2021年稅率分別為30%、25%、20%、15%,且每年將有2.5GW電池片擁有豁免權。作為領先的薄膜太陽能企業,漢能早在2012年就開始布局全球,這讓“201法案”對漢能的影響變得微乎其微。
漢能的“船長”李河君是一個擁有全球性戰略眼光的企業家,2012年到2014年,在晶硅當道的光伏時代,他就斥巨資用兩年的時間進行了四次海外并購,全面收購業內頂級的薄膜太陽能企業,而其中三次都發生在美國,先后將擁有全球最先進薄膜太陽能技術的MiaSolé、Alta Devices、GSE(Global Solar Energy)等企業收入囊中。
這讓漢能在薄膜太陽能制造技術上擁有絕對的話語權。迄今為止,漢能在薄膜太陽能領域擁有五項世界紀錄,并掌握了全球最領先的銅銦鎵硒(CIGS)和砷化鎵(GaAs)薄膜太陽能技術,其中砷化鎵電池轉換率已高達31.6%,遠超普通的光伏產品,獲頒由美國能源部國家能源實驗室認證的“全球轉換效率最高”薄膜太陽能芯片的稱號。
如今,薄膜太陽能以其“輕薄柔”的特點和廣泛的應用場景,已經開始全面取代晶硅等傳統光伏產品成為新能源的最佳方案,而漢能也依靠超前布局,實現了在新能源領域的絕佳身位優勢。
而且,得益于漢能在美國的產業布局和生產基地,漢能在美銷售的太陽能產品皆為美國本土生產,完全不受美國關稅的制約,更不要說額外關稅了。因為漢能早已是一家全球化企業。
去年,漢能美國子公司MiaSolé曾為知名物流廠商提供柔性電池,并將其鋪設于卡車頂上,為卡車停車時提供電力用于冷鏈物流,從而大大減輕了該公司的營運成本;此外,漢能美國子公司Alta Devices也曾為若干全球知名企業提供太陽能核心動力芯片和組件,并成功交付某全球知名科技公司訂單,用于其研制的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產品。
不過漢能的根仍然在中國,據悉,漢能今年將在中國全面布局生態城市戰略,把全球領先的薄膜太陽能技術在國內落地生產和應用,引領中國的移動能源進程和產業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