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才大戰”激戰正酣:搶人容易“守才”難
作者 李佳赟
如今,中國人“一線城市情結”正悄然發生松動,人才對于就業城市的選擇已不再囿于“北上廣”。
隨著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不再把“北上廣”當作自己就業的第一選擇,不少二線城市積極拋出買房折扣、戶口落戶等“橄欖枝”。
資料圖:杭州人才市場舉行招聘會,場面火爆。圖片來源:CFP視覺中國
比如,今年浙江杭州就推出“海歸”創業最高可獲百萬元(人民幣,下同)資助的“大禮包”;湖北武漢喊出“支持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并實行18項戶口遷移政策調整,大學生落戶幾乎“零門檻”;四川成都則提出本科以上青年直接“憑畢業證落戶”……
2017屆香港中文大學碩士畢業生陳光選擇畢業后在浙江杭州工作。“應屆碩士畢業后在杭州就業,可一次性拿到兩萬元補貼,這對剛畢業的學生而言,還是挺誘人的。”
但無論是購房優惠、安家補貼,還是直接發放現金補貼,這些拼誠意、拼力度的政策“紅利”,終究只是吸引人才的第一步。在“人才大戰”已然啟幕的當下,城市“魅力值”還與優勢產業集群有關。
即將從北京郵電大學畢業的福建小伙林堅在今年順利獲得阿里巴巴錄用。“我學的是編程和算法,阿里巴巴是一流的互聯網公司,在軟件開發方面可以說獨領風騷,從研究生一年級起我就把進入阿里作為目標。”林堅說。
作為中國互聯網經濟的“領跑者”,杭州聚集了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眾多知名電子商務公司,“到杭州去”正成為越來越多互聯網人才的選擇。
浙江省人才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許為民表示,雖然杭州國際化基礎比較弱,和北京、上海、深圳比還有很大差距,但近幾年的發展勢頭非常好,“上海是金融人才集聚中心,杭州可以成為互聯網人才集聚中心。”
擁有豐富海外引才經驗的浙江賽創未來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暉坦言,對于高端人才或海外創業人才而言,真正吸引他們的還是當地成熟、高端的產業鏈,若是形成特色產業集聚發展,人才都會慕名而來。
曾在日本東京大學留學的劉俊坦言:“剛打算回國開展醫療科技創業項目時,各種吸引人才的政策都是房租減免、政策扶持、園區培育等,而成熟的產業生態鏈卻很匱乏。”
在金暉看來,當下正值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人才大戰”正是城市步入高維競爭的表現。“如今,各個城市越來越需要高、精、尖的專業型人才,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萬金油’人才。不同城市要找到自己的功能定位,不盲目地吸引人才,才能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