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綠色發展的中堅力量,企業應肩負起促進綠色發展的責任,這不僅有利于促進企業的穩定發展,也符合經濟健康發展及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為引導企業承擔綠色責任,政府相關部門應積極引導,調動利益相關者參與綠色發展的熱情,激發企業潛能。
【關鍵詞】企業 綠色責任 綠色發展
【中圖分類號】F279.23 【文獻標識碼】A
在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壓力下,綠色發展模式應運而生。綠色發展強調將綠色增長作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追求人、自然、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它是對傳統發展方式的揚棄,目的在于實現經濟與生態的協調發展。企業綠色責任指企業應密切關注自身生產過程對環境的影響,著力減少自身對環境的損害,以負責的態度對待生態環保問題。企業綠色責任是企業社會責任的一部分,因此,企業應積極承擔綠色責任,促進綠色發展。
企業承擔綠色責任的重要意義及目前面臨的困境
企業承擔綠色責任的重要意義。一是有利于企業自身的平穩發展。自覺履行責任是企業實現自身價值的重要途徑,企業的生產發展與自然密切相關,為實現長期發展,企業必須具備長遠發展眼光,自覺對生態系統的各主體承擔起應負的責任。企業應承擔綠色責任,時刻關注自身生產對環境的影響,積極轉變生產方式,實現綠色生產,有利于促進企業平穩、長期發展。二是有利于經濟的健康増長。企業生產的目的在于追求更高的利潤,促進經濟發展,可以說,企業的發展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拉動力。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經濟增長是畸形的、不健康的,企業制定科學的經營戰略,自覺承擔綠色責任,有利于實現環境與經濟的共同發展,促進經濟的健康增長。三是有利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當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戰略目標。企業承擔綠色責任,樹立綠色發展的意識,有利于轉變社會發展方式,在均衡、節約、低碳、清潔的原則下,實現綠色發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企業承擔綠色責任的困境。一是個別地方政府的不當引導。例如,個別地區政府過于看重經濟增長,但為了追求經濟效益,對企業的粗放式生產行為不管不問。二是企業利益相關者的負效應。作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主要對象,利益相關者對產品的要求、追求的目標,是企業生產經營的重要依據。但是,部分利益相關者的行為與追求對企業的生產有著明顯的負效應。一方面,部分利益相關者缺乏社會集體榮譽感,漠視企業行為,未能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對企業行為進行監管;另一方面,部分利益相關者為追求個人私利,允許甚至鼓勵企業進行粗放式生產。三是企業自我定位模糊。企業自我定位的不明確也是影響企業承擔綠色責任的重要因素。首先,部分企業缺乏明確的綠色發展意識,對綠色發展的重要性缺乏認同。其次,部分企業過于重視經濟增長,忽視了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企業綠色文化缺失。再次,企業自身能力不足,技術創新較為落后。
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引導作用,調動企業利益相關者參與熱情
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引導作用。地方政府在經濟發展中承擔著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責任、為引導企業積極承擔綠色責任,政府應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制定完善的綠色發展戰略,積極推動綠色發展。首先,地方政府應以國家的整體發展目標為基礎,制定綠色發展戰略及實施方案,著力構建完善的現代產業體系。一方面,地方政府應立足于我國實際,有選擇地借鑒學習國外綠色發展先進經驗,制定中國特色的綠色發展規劃以及嚴格的環保措施,為企業綠色經營提供依據;另一方面,企業應保證發展戰略及政策的分層性,根據企業的不同性質及發展狀況,使企業承擔與自身發展相適應的綠色責任。其次,地方政府應在正確權衡利弊的基礎上,制定并實施綠色決策。地方政府在制定綠色決策時,應深入分析生態系統的可承受范圍,堅持統籌規劃,切實推進綠色發展戰略的落實。再次,地方政府應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將節能減排工作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實現發展結構的優化調整。
第二,改革環保監管體制。首先,地方政府應構建完善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制定健全的責任追究制度、獎懲機制等,進一步規范企業發展行為。為實現這一目標,地方政府應加大監管投入,可不定期對企業進行突擊檢查,堅決抵制企業發展中的不環保行為。其次,應充分發揮環保部門協調與服務綠色發展的職能,拓展環保部門的監管范圍。再次,構建完整的監督管理機制,加強對企業生產各方面的監管。
第三,構建完善的企業綠色責任評價機制。在制定評價機制的過程中,應堅持科學的指導思想,立足于發展現狀,秉持科學、系統、有效的原則,保證評價結果的公正、客觀。
調動企業利益相關者參與熱情。企業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生產活動具有較大的影響,引導企業承擔綠色責任,必須調動企業利益相關者的參與熱情。堅持綠色生活方式。利益相關者應約束自身行為,踐行綠色生活。一方面,消費者應堅持綠色消費,購買使用綠色環保產品等;另一方面,企業員工在工作中,應堅持綠色發展的原則,避免生產資源的浪費。不同企業之間也應加強聯系,交流綠色生產技術及經驗。
加強對企業履責情況的監管。企業綠色責任的實現,需要政府的監管,更離不開利益相關者的監管,因此,應構建完善的制衡與監管機制,為利益相關者監管企業行為提供依據。首先,作為與企業直接聯系者,員工應加強對企業生產行為的監管,及時指出企業生產的不環保行為,并利用合法渠道對此類行為進行制止。其次,消費者應加強對產品質量的監督,及時向相關部門舉報質量不合格的產品,堅決杜絕污染較大、質量不合格產品在市場流通。再次,不同企業之間應實現相互監督,保證監督的全面性。
喚醒企業綠色責任要激活企業自身潛能
激活企業自身潛能。第一,樹立生態文明意識。企業應轉變發展理念,重視綠色發展的作用與價值。企業管理者與員工都應樹立綠色發展的意識,以公眾體驗和感受為生產的重要依據,自覺承擔生態責任。應堅持從自身做起,實現生產方式的生態化,堅持生態發展、綠色運營。
第二,創設企業綠色文化。優秀的企業文化能在潛移默化中促進企業發展,承擔綠色責任,應重視在企業內部營造健康向上的綠色文化。首先,在企業建設方面,可成立專門的生態文明建設小組、綠色發展辦公室、綠色文明科研室等,切實發揮該類組織在促進企業綠色生產方面的作用。其次,在宣傳方式上,可通過設立綠色發展宣傳欄、懸掛綠色生產相關條幅進行靜態宣傳;也可通過舉辦綠色生產相關講座、交流會等實現動態化宣傳。再次,企業應建立完善的內部監管及獎懲制度,對于堅持綠色生產的員工及時給予表彰獎勵,而對于不重視綠色發展的人員及時懲處,使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
第三,提高自主創新水平。首先,在自主研發產品的過程中,企業應重視提高研發人員的生態意識,實現研發過程的生態化。在研發過程中,應重視節能減排的重要性,加大科技含量高、環境污染小的綠色產品的研發力度。其次,應積極實現體制創新,不斷優化企業組織與運行形式,將綠色生產納入企業發展機制,進一步提高發展效率。再次,提高人才創新能力,構建與綠色生產相匹配的人才結構。同時,企業應重視人才在綠色生產方面的貢獻,提高人才在創新生產方式、進行綠色生產方面的積極性。
企業作為綠色發展責任的重要承擔者,必須以綠色發展理念為指導,不斷轉變發展方式,切實促進社會的綠色發展。同時,綠色發展是一項長期工程,政府、企業及社會各方面力量都應積極關注、共同努力,唯有如此,綠色發展的目標才能更快得以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之路才會更加順暢。
(作者為貴州商學院管理學院副教授)
【參考文獻】
①姜雨峰、田虹:《綠色創新中介作用下的企業環境責任、企業環境倫理對競爭優勢的影響》,《管理學報》,2014年第8期。
②趙天燕、孫濤等:《企業環境責任度量——基于綠色投入產出的視角》,《技術經濟》, 2013年第10期。
責編/宋睿宸 劉芋藝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