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作為沿海經濟大省、人口大省、開放大省,維護國家安全責任重大。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山東省財政部門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充分發揮財政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作用,持續強化資金、政策雙供給,為推進平安山東建設提供了堅實財政支撐。
堅持政治引領,把穩維護國家安全“方向舵”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做好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山東省財政部門胸懷“兩個大局”、牢記“國之大者”,自覺扛牢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一是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山東省財政部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中國共產黨領導國家安全工作條例》,認真執行《黨委(黨組)國家安全責任制規定》,將維護國家安全納入黨組議事決策重要內容,切實把總體國家安全觀貫徹落實到財政工作的各方面、全過程。二是持續強化理論武裝。第一時間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家安全工作的最新重要講話和指示要求,切實用總體國家安全觀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充分發揮財政職能,支持開展宣傳教育,提升全民國家安全意識,筑牢維護國家安全的思想根基。三是堅決扛牢政治責任。作為省委國家安全協調機制成員單位,對涉及政治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金融安全等12個領域的任務分工,逐項明確職責、壓實責任。成立廳機關國家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三張責任清單”,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堅持雙向發力,打造安全發展協同新局面
發展是硬道理,安全也是硬道理。山東省財政部門堅持立足省情實際,自覺把發展和安全統一起來,共同研究謀劃、一體部署推動,促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一是聚力穩住經濟運行。扎實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強化逆周期、跨周期調節,加強財政資源統籌,服務保障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戰略任務實施,多措并舉支持擴大有效投資、提振消費潛力、穩定外貿外資,推動經濟持續穩健向好、進中提質。二是聚力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把科技創新投入作為戰略性投資給予重點保障,省級科技資金規模連續4年保持145億元以上,是2018年的4.5倍,圍繞集成電路、高端裝備、新能源等重點領域,支持突破一批“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加快建設以嶗山實驗室為引領的“1313”四級實驗室體系,健全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體系,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有力保障。三是聚力提高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水平。聚焦全省標志性產業鏈,立足“強鏈補鏈固鏈”,實施專精特新企業獎勵、首臺(套)產品保險補償等一攬子措施,健全完善高耗能行業結構調整綜合獎補、高水平技術改造財政激勵、工業互聯網產業培育財政獎補等系列財政政策體系,助力提升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堅持系統思維,打好風險防范化解“主動仗”
防范化解各類風險是平安中國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山東省財政部門深刻把握總體國家安全觀關鍵在“總體”的系統思維和方法,樹牢“大安全”理念,全力服務保障大局安全穩定。一是守住政治安全紅線。全力保障重大會議活動,積極支持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依法履職,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參政議政。聚焦國防軍隊建設,扛牢屬地保障責任,突出保障重點,提高部隊備戰打仗能力,推動軍地和諧穩定。聚焦重要節點任務,保障圓滿完成一系列重大維穩安保任務,筑牢政治安全“護城河”。二是完善公共安全體系。圍繞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健全生態文明建設財政獎補機制,完善省內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促進流域保護和治理責任落實,推動全省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圍繞構建新型能源體系,持續強化投入、優化政策,統籌傳統能源轉型與新型能源發展,全力支持能源供應安全穩定。圍繞保障糧食安全,全面落實各項農業補貼政策,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支持建設更高水平“齊魯糧倉”,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供給。圍繞應急能力建設,重點支持安全生產預防監管、應急管理能力體系建設、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進一步夯實高質量發展安全底線。三是筑牢財政安全屏障。堅持把基層“三保”擺在財政工作的優先位置,加強“三保”工作全過程管理,持續健全預算編審、資金保障、動態監測、應急處置等工作機制,省市縣一體兜牢“三保”底線。嚴格落實一攬子化債方案,加快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堅決遏制新增隱性債務,創新設立市場化化債基金,加快融資平臺及城投公司改革轉型,強化全口徑地方債務監測,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強化社保基金監管,完善養老、醫療、工傷、失業保險省級統籌制度,落實社保基金財政監管措施,強化預算剛性約束,提高基金保值增值效率,筑牢基金運行風險“防火墻”。
堅持宗旨意識,織密社會平安穩定保障網
平安中國建設為了人民,也依靠人民。具體工作中,山東省財政部門深入踐行人民至上的工作理念,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安全問題,推動形成平安山東建設新格局。一是扎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持續加大基本民生投入,確保民生支出占比穩定在80%左右,支持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每年接續實施20項重點民生實事,持續完善民生保障體系,穩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是完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支持省市縣鄉四級全部建立綜治中心,及時回應群眾訴求,預防化解矛盾風險。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支持疑難信訪工作化解。設立社會工作創新引導資金,支持開展新興領域“雙融雙創”行動、基層治理創新實驗區建設,建立社區黨組織服務經費正常增長機制,夯實基層治理基礎。三是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的經費保障體系,切實提高基層公安機關業務辦案和裝備經費保障水平。強化政策供給,實施基層公安執法執勤車輛三年更新行動,在全國率先出臺基層派出所、交警中隊保障標準化建設實施意見,加大警用新技術裝備配備使用力度,推動信息化項目省域共享共建,不斷提升公安機關新質戰斗力。加大政法轉移支付力度,重點保障政法部門應急處突能力建設,大力支持反恐、禁毒、常態化掃黑除惡、人員密集場所和重點部位安全防范等重點工作,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山東。
(作者系山東省財政廳黨組書記、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