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黃河保護治理,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2025年1月2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關于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對持續完善黃河流域生態大保護大協同格局作出進一步部署。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以下簡稱黃委)深刻領會黨中央戰略意圖,準確把握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任務新要求,加快推動黃河流域水利高質量發展,為保障國家水安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黃河力量。
提高政治站位,進一步增強“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堅持政治引領,始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推進黃河保護治理。黨的領導是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證。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2021年10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濟南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2024年9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蘭州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全面系統闡述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求、主要原則和重點任務,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極強的政治性、理論性、針對性、指導性,為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黃委作為流域管理機構,落實黃河保護法賦予的流域水行政監督管理職責,胸懷“國之大者”,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進一步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自覺強化對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和關于治水重要論述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保護治理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著力把持續完善黃河流域生態大保護大協同格局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量水而行、節水優先,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堅持統籌謀劃、協同推進,促進全流域生態保護上新臺階、綠色轉型有新進展、高質量發展有新成效、人民群眾生活有新改善,在更高起點上努力開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堅持系統觀念,牢牢把握“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戰略要求。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黃河生態系統是一個有機整體,要充分考慮上中下游的差異”,“要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追根溯源、系統治療”。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提出,“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更加注重保護和治理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提出,要“立足于全流域和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2021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強調,“把握好全局和局部關系,增強一盤棋意識”。202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要求,“更加突出黃河治理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推動構建上下游貫通一體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黃委提高戰略思維能力,立足流域環境要素的復雜性、生態系統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單元的連續性、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將系統觀念貫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全過程,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積極踐行水利高質量發展“六條實施路徑”(完善水旱災害防御體系、實施國家水網重大工程、復蘇河湖生態環境、推進數字孿生水利建設、建立健全節水制度政策、強化體制機制法治管理),統籌提升水旱災害防御能力、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能力、水資源優化配置能力、河湖生態保護治理能力,強化流域統一規劃、統一治理、統一調度、統一管理,推動黃河流域水利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新成效,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持續增強,實現了黃河伏秋大汛歲歲安瀾。
堅持守正創新,深入推進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戰略任務。守正創新是我們黨在新時代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牢牢把握、始終堅守的重大原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一主題系統擘畫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偉藍圖,明確了一系列戰略任務、戰略舉措,提出“完善區域一體化發展機制,構建跨行政區合作發展新機制”,要求“優化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機制”“推動重要流域構建上下游貫通一體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黃委站位保障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全局和戰略高度,自覺肩負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政治責任,全面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黃河保護法等明確的水利任務,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堅持改革和法治相統一,全面加強制度建設,推進黃河保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改革部署上突出科學性,遵循規律、統籌兼顧,破立并舉、先立后破,圍繞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運行管理、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落實等方面,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加快完善流域水利高質量發展制度體系。在改革落實上突出執行力,明確路線圖、時間表、優先序以及責任主體、責任事項和具體要求,建立健全責任明晰、鏈條完整、環環相扣的工作機制,推動改革舉措落實落細落到位,不斷開創流域治理管理新局面。
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奮力開創黃河流域水利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黃委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持續完善黃河流域生態大保護大協同格局,加快推動黃河流域水利高質量發展,著力保障黃河長久安瀾。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持續完善水沙調控和防洪減災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毫不放松保障黃河長久安瀾,確保重要堤防水庫和基礎設施安全。黃委將聚焦“洪水風險”這個流域最大威脅,緊緊抓住水沙關系調節這個“牛鼻子”,健全以水庫、河道及堤防、蓄滯洪區為主要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構筑保障沿黃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穩固防線。堅持干支流統防統治,高標準建設古賢水利樞紐工程,推進黑山峽水利樞紐盡早立項開工,實施刁口河入海流路綜合治理,推動東平湖蓄滯洪區綜合治理和安全建設。實施渭河、汾河等主要支流、中小河流和山洪溝治理。縱深推進河湖庫“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依法依規整治妨礙行洪、侵占庫容等違法違規問題。加快構建氣象衛星和測雨雷達、雨量站、水文站及相應模型組成的雨水情沙情監測預報體系,延長洪水預見期,提高洪水預報精準度。健全責任落實、決策支持、調度指揮為主體的工作體系,全面提升防洪減災能力。
堅持量水而行、節水優先,持續完善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和優化配置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水資源作為最大剛性約束,深挖節水潛力。黃委將聚焦“水資源短缺”這個流域最大矛盾,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利用制度,嚴守水資源開發利用上限。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細化“四水四定”舉措,穩步優化調整“八七”分水方案,開展可用水量確定工作,健全覆蓋全流域的取用水總量控制體系。加強水資源論證與取水許可管理,強化干流取用水全額管理和水資源差別化管理。完善用水權交易制度體系,積極探索和規范推進用水權交易,配合做好全面實施水資源費改稅。打好流域深度節水控水攻堅戰,出臺落實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制度的具體措施,加快節水型社會建設。深化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前期工作,推進流域各層級水網協同融合發展,全面提升流域水資源統籌調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戰略儲備能力。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完善水生態保護治理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系統提升上游水源涵養能力,加強中游水土保持,推進下游濕地保護和生態治理。黃委將聚焦“生態脆弱”這個流域最大問題,強化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強化上游黃河源區封育保護和重要湖泊保護治理;抓好上中游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加強黃河多沙粗沙區特別是粗泥沙集中來源區綜合治理,探索建立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持續開展向河口三角洲生態補水,推進生態保護與修復。推進母親河復蘇行動,確保重點河流主要控制斷面生態流量保證率達標,確保黃河不斷流。
堅持需求牽引、數智賦能,持續提升科技支撐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創新驅動和產業支撐。黃委將大力發展水利新質生產力,推動構建原型黃河、數字孿生黃河、模型黃河“三條黃河”決策支持場,全面提升流域保護治理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推進全流域貫通、全領域覆蓋、全鏈條聯動的數字孿生黃河建設,加快“天空地水工”一體化監測感知網和數字孿生水庫、蓄滯洪區、涵閘等建設。深化黃河自然規律、關鍵技術和經濟生態問題研究,完善科技創新平臺體系、水利技術標準體系,推動水利創新成果更多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更好滿足黃河流域水利高質量發展需要。
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持續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加強文化遺產整體性系統性保護,傳承歷史文脈和民族根脈。黃委將建立健全黃河水文化保護傳承弘揚規劃、制度和標準體系,深入挖掘黃河文化的時代價值,為新時代新征程黃河保護治理凝聚精神力量。深入開展治河歷史研究,持續打造黃河水文化品牌。實施黃河流域水利遺產資源調查和系統保護,大力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協同推進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挖掘治河文化中蘊含的廉潔文化元素,生動講好黃河廉潔故事。
(作者系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