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 田軒
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要壯大耐心資本,進一步提高對科創企業的包容度,不斷完善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政策體系,助力資本市場更好發揮“向新力”。
國資正成為耐心資本重要來源
“耐心資本可以讓科技創新擁有穩定預期和試錯空間,要壯大耐心資本。”田軒說。
風險投資已成為推動我國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田軒表示,風險投資作為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重要手段,對早期科創企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支持作用。企業風險投資(CVC)的快速增長,對于培育新質生產力、激勵科技創新正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學術研究發現,CVC支持的企業創新水平會更高。”田軒說,CVC作為產業資本,其背后的母公司能夠為被投資企業提供產業上的支持和協同。這種支持不僅僅是資金,還包括行業經驗、專業知識、人脈資源等。
“CVC能夠利用母公司的產業經驗,為被投資企業提供戰略規劃、市場拓展、人才引進等方面的幫助,促進其長期發展。這種產業上的協同與支持,使得CVC能夠更好地支持被投資企業進行長期科研投資,從而推動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的培育。”田軒補充道。
國資也成為耐心資本的重要來源。近日,廣州開發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發布《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科技創新創業投資母基金直接股權投資實施細則》,其中提出的“種子直投、天使直投單項目最高允許出現100%虧損”在創投行業引起廣泛關注。
在田軒看來,上述舉措大幅解開國資背景資金在投資科技創新領域的束縛,使其不僅成為“耐心資本”,更成為“大膽資本”,從而更好地推動科技創新,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更好認證企業科創屬性
田軒認為,在支持創新企業上市方面,既要防止過快上市導致市場出現魚目混雜現象,也要確保真正具有創新性、成長性的企業不會因無法上市而錯失發展機遇。
在入口端,田軒建議,進一步提高對科創企業的包容度。應更好地界定和認證企業的科創屬性,對其上市給予更多包容,支持其通過國內資本市場融資。要不斷完善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政策體系,選擇那些真正具有高成長性、高創新性,且未來能夠為投資者帶來長期良好回報的企業上市。
在退出端,要打破循環梗阻。田軒建議,除傳統的上市路徑外,還可以通過并購重組等方式,讓未能直接上市的企業通過被上市公司并購,實現其資產的上市和與現有上市公司的協同。推動并購方式在退出環節發揮更充分的作用,打通多元退出渠道,更好實現資金循環。
“未來,也要大力推動二級市場基金發展、試點開展股權投資基金實物分配股票等,為創投基金打開多元退出渠道。”田軒說。
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田軒認為,多層次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涵蓋了各類型企業的不同生命周期,應進一步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持續提升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覆蓋面和精準度。
田軒建議,持續優化完善不同板塊上市條件、明確相應的交易規則和投資者適當性制度,以更好滿足處于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的上市需求;推動科創板、創業板等市場發展,拓寬和暢通科創企業股權融資渠道,優化上市發行條件,為科技企業提供更多直接融資渠道。
“也要在加強區域性股權市場、新三板與北交所、科創板、創業板等市場聯動方面繼續發力。”田軒說,在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發展成熟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完善四板至新三板的雙向轉板機制,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各板塊之間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