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電力和水務局不久前宣布開始實施國家能源轉型計劃,目標是到2025年將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在總發電量中的比重提升到5%,到2035年進一步提升到20%。
近年來,巴林政府更加重視可持續發展,在“2030經濟發展愿景”中提出“鼓勵投資碳減排技術,最大限度減少環境污染并促進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等目標,發起國家可再生能源行動計劃和國家節能行動計劃。
今年5月,巴林薩勒曼港管理方宣布,將投資1000萬美元在港口倉庫房頂安裝2萬塊光伏板,預計建成投產后,薩勒曼港將成為海灣地區首個能源自給自足的港口。巴林還計劃在基薩爾地區建設一個太陽能發電站,在巴林大學、巴林國際會展中心、阿爾達納圓形劇場等標志性場館加裝太陽能發電系統和電動汽車充電站。巴林電力和水務大臣亞希爾·胡邁丹表示,這些項目的實施,旨在助力實現凈零排放目標,促進巴林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巴林政府還不斷推動可再生能源產業的數字化轉型。不久前,巴林電力和水務局與信息和電子政務局合作,通過統一門戶系統“Banayat”將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應用全過程數字化,幫助相關部門進一步簡化辦事流程。例如,建筑項目的可再生能源設備安裝等申請可通過該平臺進行。據統計,目前巴林已有超過300個住宅、商業和工業項目提交可再生能源設備安裝申請,其中180多項申請已經獲批并接入國家電網運行。
在全球電子可持續發展倡議組織總監路易斯·內維斯看來,數字化已成為推動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內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數字化解決方案與聯合國規定的全部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以及169個子目標中的一半以上相關聯,能直接助推這些目標的達成。
巴林智庫戰略、國際和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分析師薩貝卡·伊斯梅爾對本報記者表示,數字化在巴林能源轉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數字化不僅可以在能源規劃、運營和分析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還可以有效整合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預計在未來幾年,我們將看到數字化在需求響應和智能電網等方面取得創新,為巴林能源轉型發揮更加突出的作用。”
近年來,巴林還致力于推動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國際合作,不僅與其他海合會成員加強政策溝通與協調,也積極引入國際企業參與可再生能源項目建設。由中國山東電建三公司承建的巴林哈馬德國王醫院、巴林教育部和巴林馬場等光伏項目相繼落成,為巴林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發揮了示范作用。伊斯梅爾表示:“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擁有領先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巴林希望進一步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兩國在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合作將實現互利共贏。”
(本報麥納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