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治理要聞> 正文

【農業】高效灌溉 潤澤良田

核心閱讀

河套灌區地處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位于黃河“幾字彎”頂部、黃河內蒙古段左岸,利用黃河水灌溉發展農業的歷史已有2000多年。近年來,當地通過節水控水、引黃滴灌和信息化建設,讓歷史悠久的千年河套,煥發新生機。

 

夏日,走進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雙河鎮進步村,在面積達3000多畝的引黃滴灌智慧辣椒種植示范園區內,可見一條條引黃滴灌帶穿越田壟不斷延伸,得黃河水澆灌后的辣椒長勢喜人,一派生機勃勃。

“多虧了咱河套灌區的一條條水渠,引來總干渠里的黃河水,讓田里的農作物都能‘喝上水’。”進步村黨支部書記陳茂偉感慨。

河套灌區東西長約250公里,南北寬50余公里,總土地面積1784萬畝,引黃灌溉面積達1154萬畝,是全國3個特大型灌區之一,也是國家和內蒙古自治區重要的商品糧、油生產基地。

渠系縱橫交錯,兼顧農業和生態功能

黃河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坐落在流經巴彥淖爾市磴口縣的黃河干流上,被稱為“萬里黃河第一閘”。登上幾十米高的觀景平臺,只見長達數百米的雄偉閘壩巍然傲立于黃河之上,將黃河水分為兩條,一條流向黃河主干道,另一條則匯入河套灌區的總干渠,黃河水再進入縱橫交錯的灌排渠道,潤澤河套大地。

作為河套灌區的入口,黃河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于1959年6月動工,1961年5月建成運行,以農業灌溉為主,兼有防洪、供水、生態補水等功能。黃河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管理中心副主任穆懷錄介紹,樞紐建成前的河套灌區是“多口引水,無壩自流”,經常是“天旱引水難,大水流漫灘”。樞紐建成后,河套灌區所有灌溉渠系的水流量均由此引入調控,灌溉面積由建閘時的562萬畝,發展到如今的1154萬畝。

從寬達10多米的總干渠出發,東行230公里,黃河水進入各個干渠、分干渠、支渠等。“總干渠于1958年開挖,十幾萬河套人民鍬挖肩挑,1967年總干渠各分水樞紐終于建成。總干渠可對全灌域的水量進行調節。”內蒙古河套灌區水利發展中心總干渠分中心工程科科長韓中海說。

除了灌溉,總干渠的引水還為巴彥淖爾市大小湖泊、濕地等帶去源源不斷的補給。記者在烏梁素海西北端——河套灌區水利發展中心排水分中心紅圪卜揚水站看到,來自灌區的排水,正通過6臺巨大的斜式軸流排水泵,被揚入烏梁素海一側。

“我們利用每年夏灌、秋澆的灌溉間隙,對烏梁素海進行生態補水,同時利用每年黃河分凌期及防汛期,使黃河分凌水和汛期水匯入烏梁素海,實現防凌防汛與生態補水雙贏。”韓中海說。據紅圪卜揚水站站長王剛介紹,烏梁素海平均庫容4億立方米,近幾年河套灌區每年向烏梁素海生態補水達6億立方米,相當于每年都會將烏梁素海的水至少“置換”一次以上。

“新中國成立后,河套灌區歷經引水工程、排水工程、灌排配套、現代化改造等4次大規模水利建設,實現了從無壩引水到有壩引水、從有灌無排到灌排配套、從粗放灌溉到節水建設三大跨越。”河套灌區水利發展中心主任張廣明說,目前,河套灌區有7級灌溉渠道和排水溝道,共計10.36萬條,長6.4萬公里,各類設施和建筑物18.35萬座。

推廣節水控水,促進農業增效

“渠水快到你家田里了,趕快去接水吧!”“好嘞!我馬上到!”在磴口縣渡口鎮東地村,村民李峰在家中接到電話后,立刻前往自家田里。

“過去田間灌溉是大水漫灌,速度慢不說,啥時候到誰家田里也不知道,只能干等。”李峰說,“現在有了水務灌溉合作社統一管理,在家接個電話,過來就能管好自家田地。”一邊說著,李峰把田邊渠道刨開,水立刻流入田中,灌溉完堵住渠道,讓水流向下一家,十幾分鐘就完成了。

李峰說的“水務灌溉合作社”,是今年4月由東地村與隔壁新地村聯合成立的東新水務灌溉合作社。如今,該合作社按渠系負責兩個村、13條直口渠、1.9萬畝農田。

“我們花了半個多月核查兩個村涉及的所有土地,建議村民調整農作物種植結構,集中連片種植統一作物,以便根據需水量集中灌溉。”合作社工作人員、東地村村民樊繼龍說。

與此同時,當地以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推廣引黃滴灌,智能化測控一體化閘門控制水量,運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并在智能化信息平臺上實時查看流量、流速等,讓村民能夠了解自家地究竟用了多少水。

“通過集中連片種植、加強統一管理、發展引黃滴灌等措施,合作社成立以來平均每畝地節水100立方米,節水效果十分明顯。”合作社理事長、東地村黨支部書記陳小軍說。

在進步村的引黃滴灌智慧辣椒種植示范園區內,陳茂偉指著一根根滴灌管道說:“我們通過土壤墑情檢測儀,以適宜農作物生長的土壤水分為調控閾值,當土壤相對含水率低于70%時,系統接收到土壤缺水信號,按照提前設定好的需水量自動開啟閥門,水量供足后自動關閉,實現科學精準供水。”此外,總干渠中的黃河水通過智慧閘門引入澄清池后,待泥沙澄清,再加壓進入水肥一體機,實現自動化施肥配藥,最終進入一根根管道中,滴灌集中連片種植的辣椒。

近年來,河套灌區按照“四水四定”原則,積極推進工程節水與引黃滴灌工作,推廣農藝節水和科技節水,建立節水獎勵激勵機制,糧食產量由1987年的17.5億斤增加到2022年的58.17億斤,引黃農業耗水量由1990年的52億立方米降至2022年的38.47億立方米,引黃耗水量呈逐年下降趨勢。

推進信息化建設,促進灌區高質量發展

記者在位于臨河區城關鎮的永濟干渠第一分水樞紐看到,工作人員正緊盯著多塊電子屏。這些電子屏有的顯示閘壩前后工情視頻監控畫面,有的顯示各閘口實時開啟高度,有的顯示水位、瞬時流量等數據。

“過去我們測水位,不是用皮尺,就是拿著放有浮子和標記刻度的浮筒測量,現在我們用雷達水位計測水位,可以精確到毫米。”河套灌區水利發展中心永濟干渠供水所所長高國臣介紹。

在位于五原縣的河套灌區水利發展中心義長分中心,調度屏上紅色與藍色直線互相交織,構成一張詳細的灌排運行狀況圖。“紅色是灌溉渠道,藍色是排水溝道,旁邊的數字標明了實時運行水位、流量等數據。”義長分中心試驗站站長陳愛萍告訴記者,“通過現場自動采集、自動匯總、遠程傳輸,每間隔5分鐘便向中心自動傳送一組新數據。”

河套灌區信息化建設起步于上世紀90年代,2002年正式開始規模化建設,經過20多年的建設與應用,先后兩次被水利部列為全國大型灌區信息化試點灌區,2022年再次被列為全國數字孿生先行先試灌區。“我們通過積極推進灌區信息化建設,提高了水資源科學調配能力和保障安全運行能力,促進河套灌區高質量發展。”河套灌區水利發展中心副主任徐宏偉說。

對于未來,河套灌區水利發展中心黨組書記李根東表示,河套灌區將繼續推進現代化建設,不斷提高科學分水調度水平,為筑牢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作出積極貢獻。

原標題:

內蒙古河套灌區——

高效灌溉 潤澤良田(美麗中國·關注生態型灌區④)

責任編輯:張宏莉
標簽: 農業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国在线播放精品区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 伊人久久99亚洲精品久久频 | 大香焦久久 | 一级特黄色 | 成年看片免费高清观看 | 亚洲成人在线网 | 国产精品视频网站你懂得 |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400条 | 亚洲高清视频一区 | 三级免费网址 | 在线视频国产一区 |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 欧美精欧美乱码一二三四区 | 亚洲狠狠狠一区二区三区 | 一级毛片视频在线 | 中文字幕日韩哦哦哦 | 91久久精一区二区三区大全 | 五月狠狠亚洲小说专区 | 国产精品福利无圣光在线一区 |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精品首页 | 视频在线观看rrr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 | 泰国一级毛片aaa下面毛多 | 在线日韩| 黄频免费影院 | 免费成年人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三级播放 | 成人免费xxxxx在线视频 |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成人网在线播放 | 国产成人91高清精品免费 | 日本一级黄色 | 上海一级毛片 | www.黄色| 欧美一级片在线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不卡 | 欧美一级片毛片 |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不卡 | 一级特黄aa大片免费 | 日韩欧美制服 |